一年的计划是春天。然而,这个春天对深圳老国企深赛格来说可能并不那么容易。
自2025年以来,一些负面消息:第一个是“孙贷款父亲”,其子公司房地产支付逾期贷款利息,需要支付担保资金到470.30万元;第二,子公司拒绝履行“约定”绩效承诺和回购,仲裁索赔3714.23万元;在这个摊位上,工作了近六年的前董事长张梁突然宣布辞职,随后业绩下降54.46%的预测让市场爆炸。这些事件的叠加不仅暴露了深圳市在战略决策、内部治理和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疏漏,而且也深刻反映了国有企业在治理和市场化转型方面的矛盾。
董事长辞职:董事会无人持股
张亮的辞职公告发布于2025年2月10日,在辞去董事长、董事和董事会相关委员会职务后,完全退出了深竞赛制度。尽管该公告强调了“工作安排的原因”,但市场对其辞职的时间和背景有许多怀疑。
根据历史资料,张亮是深赛格的第五任董事长。自2019年以来,他只持有公司3.7万股,持股比例不足0.01%。但在任职期间,公司业务发展没有明显突破。2024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仅为3813万元,同比下降72.91%。
张亮的继任者刘青也来自控股股东赛格集团,在交易咨询和采购领域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市场担忧,新董事长的专业背景缺乏电子专业市场或房地产行业的直接管理经验,可能与目前的核心业务错位,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战略连续性。此外,张亮辞职后,深圳董事会没有高管持有公司股份,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绑定机制薄弱,进一步削弱了市场信心。
资本市场的反应证实了这种担忧。公告发布后第二天,深赛格股价下跌3%。在东方财富股中,投资者对“管理动荡”、“战略模糊”等问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一些散户投资者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只考虑在5元左右抄底”。
470万赔偿担保:房地产行业风险持续发酵
深赛格的房地产业务正成为拖累业绩的“看不见的地雷”。2018年,赛格地产为孙公司惠州星1.5亿元贷款提供连带担保,埋下隐患。自2024年9月以来,由于资本链紧张,惠州星连续三次未能支付利息,导致北京银行强制扣除了470.30万元的补偿资金。惠州星作为一家区域性房地产企业,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和金融机构信贷收紧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恢复偿付能力,后续仍可能触发担保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深赛格高度依赖房地产行业。根据2023年年报,赛格房地产贡献了公司近30%的收入,但其净利润率仅为2.5%,远低于电子市场业务。此次补偿事件不仅加剧了现金流压力,也暴露了子公司控制失控的风险,说明公司治理漏洞亟待发现和解决。
市场担心,如果房地产行业的风险继续蔓延,可能会引发深赛格的债务连锁反应。2024年第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达到58.7%,流动性负债率达到18.7亿元,而账面货币资金仅为8.7亿元,流动性压力明显。
3714.23万元补偿仲裁:冲动并购埋下的“苦果”
2月19日晚,深赛格宣布,由于子公司上海马曲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履行2021-2023年累计净利润1600万元的业绩承诺,业绩承诺方拒绝承担回购义务,公司已向深圳国际仲裁院提起仲裁,要求支付3714.23万元的股权回购款和业绩补偿款。
在并购交易中,业绩承诺是企业建设风险防火墙的核心工具。2021年深赛格以1850万元收购上海玛曲47.5%股权时,双方明确约定了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600万元的业绩指标。本承诺的设定旨在对冲未来市场波动、经营不确定性等风险,确保并购方的投资价值。
然而,现实往往充满变量。根据审计报告,2021年至2023年上海玛曲的实际累计净利润仅为1027.44万元,完成率为64.22%。特别是2022年,其净利润急剧下降至20多万元,较2021年的434.04万元大幅下降。因此,深赛格不得不与上海玛曲竞争。虽然深赛格已经申请仲裁来解决争端,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暴露了深赛格并购的风险。
并购本质上是对初始投资安全性的追求,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并购后整合失败。这一事件实际上暴露了深赛格在并购上海玛曲后的业务协调与整合,这也让投资者质疑这是否是盲目并购和冲动并购。上海玛曲的主营业务是环境检测,与深赛格电子专业市场的主营业务协调有限。双方在技术资源和客户渠道上的联系未能有效启动。未来三年的实际业务结果也解释了并购的效果。因此,深赛格在重大业务决策过程中的科学性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是否存在一些漏洞,不禁发人深省。
净利润下降超过50%:业务转型前景广阔
从业绩预测来看,2024年深赛格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12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4.46%,主要影响非经常性损益。2023年,公司按份额享有的参股企业深圳华控赛格股份有限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约1.2万元,2024年收入约1.6万元;2023年,公司控股孙公司根据相关诉讼判决确认营业外收入影响约4.6万元,但2024年无此类收入。此外,控股孙公司计提土地增值税约8700万元。
从以上事件与最终业绩预测相关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深赛格目前确实陷入了业绩发展的困境。深赛格作为以电子专业市场为核心的国有企业,近年来试图通过主营业务以外的多项业务扩大新的增长点——房地产和新能源,但目前效果甚微。2024年,其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不到5%,房地产行业陷入担保泥潭。正因为如此,深赛格不断尝试通过并购探索新的轨道。但未来还不清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金融界)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