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微信正式灰度测试接入DeepSeekek R1模型,在微信聊天界面顶部进入搜索栏,页面上会出现“AI搜索”入口,点击后会出现输入框,并有“快速问答”、可以选择“深度思考”两种选择。
对此,腾讯回应说,微信搜索在调用混元大模型丰富人工智能搜索的同时,最近灰度测试接入了DeepSeek,灰度测试范围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使用DeepSeek-R1全血模型。人工智能搜索接入DeepSeek-R1,不涉及与DepSeek的合作,类似于腾讯云之前推出的DepSeek模型。腾讯的许多产品都在探索接入DepSeek。
其系列产品接入DeepSeek,腾讯不快——就在上周,腾讯云AI代码助手和腾讯元宝APP也接入了DeepSeek-R1。
要知道,自从大型军备竞赛在行业内开展以来,与其他大型工厂相比,腾讯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这一次,接入DeepSeek的速度如此之快,显然更符合腾讯谨慎的产品路线——优秀的DeepSeek模型,这已经是业界的共识。另外,腾讯更关心的是应用落地,应用可以抢占用户的心智,这就足够了。至于是用自己的混合模型还是其他家庭,就没那么重要了。
腾讯的重大战略措施
微信作为月活超过13亿的“超级应用”, DeepSeek,业内称之为“王炸”。一方面,Deepseek出圈后,主要互联网应用程序的独家搜索场景或独家用户流量池正在流失。另一方面,从搜索能力的角度来看,微信的举动既是一种防御,也是一种人工智能 大型开源路线占上风后的主要战略选择。
在现有混元大模型的基础上,腾讯为什么要在微信搜索中访问? DeepSeek - R1?背后的考虑和战略意图是什么?对此,国内一家开源社区平台负责人告诉《科技创新板日报》,微信访问 DeepSeek - R1“由于技术、竞争等原因,背后也有生态、市场等多维战略理念,可以给腾讯带来用户、商业等领域的好处。”
一是技术互补。DeepSeek - R1 在长文本推理和复杂逻辑推演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弥补即时问答以外的混合元模型的不足,处理 “比较分析” 问题时,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视频号、全网信息源可以整合,生成结构化答案。
二是分散风险。与竞争对手相比,主要推动自主研究 AI 模型,腾讯选择和新兴 AI 企业合作的策略表明其差异化思维,可以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降低研发风险。
最后,利用开源特性。DeepSeek R1 是开源模型,采用 MIT 腾讯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智能化升级,支持免费商业、任意修改和衍生开发。
“AI 无论是直接向用户收费,还是基于服务访问,腾讯都带来了新的商业化可能性 AI 开源社区平台负责人表示:“搜索广告的实现可以为腾讯创造新的收入来源,促进微信其他业务场景的创新,促进整体业务的发展。”。
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腾讯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处于缓慢的一半,但它喜欢在新技术趋势明确后使用其超级应用程序和巨大的流量进行战略布局。从微信生态的商业探索来看,此举还将重塑微信的商业上限:B端可以通过API输出智能客户服务、营销文案生成等能力。C端还可以推出订阅人工智能服务,激活用户的支付意愿。
DeepSeek还是带来腾讯部门的价值重估?
DeepSeek R1诞生并震惊国内外后,国内二级市场出现了围绕DeepSeek的投资热潮。梦网科技、杭金科技等股价在一段时间内翻了一番,优秀奖金涨幅接近300%,日互动涨幅最高400%。腾讯和微信拥抱DepSeek会给腾讯相关上市公司带来价值重估的机会吗?
国信证券建议重点关注阅文集团、腾讯音乐等。
西南证券计算机行业研究团队负责人王翔杰认为,从生态角度来看,腾讯本身及其生态企业,如微联盟、有赞等港股上市公司,是微信接入DepSeek的核心优势。
华西证券计算机AI团队刘泽晶表示,DeepSeek R1惊艳全球,是国内AI应用的“诺曼底时刻”。微信访问DeepSeek,更大的意义在于“DeepSeek”正在“改变全球AI生态,‘国产-开源’组合拳,剑指全球AI的话语权。
在AI 在智能体方面,他建议关注开普云、彩讯股份等。
微信拥抱DeepSeek如此之快,必然会形成行业压力传递——对于字节跳动、阿里等大厂商来说,如何分配自己的大模型,接入DeepSeek,如何应对现状,需要重新审视;百度此前宣布文心大模型将开源。
对于许多腰部甚至头部的人工智能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更困难的选择,是依靠垂直领域的技术深度建设护城河,还是转型为生态链上的模块化服务提供商。
(来源金融界)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