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证券时报》 周春媚
“想发财,先修路”,这句针对地面交通的口号也适用于广阔的低空。
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载体,拥有数百个部件,涵盖机身材料、电机、电池、螺旋桨等环节,分布广泛。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制造无人机并不难。在采访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无人机产业链下一步将向万亿大市场迈进,重点不是制造业,而是各领域应用产生的各种专业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各领域应用的首要前提。与车辆、高速铁路等道路交通不同,无人机除了机库、起降场等硬件基础设施外,还需要建立通信、导航等信息基础设施。根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低空基础设施主要分为“四网”、“空联网”低空感知和通信、数字空域和操作系统的“航路网”和数字管服系统的“服务网”。
无人机能飞多高,能飞多远,直接决定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正在探索的物流场景为例,以美团和旧金山快递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开通了无人机配送路线,但仍处于试点阶段,存在路线少、覆盖半径小、仅限于单一企业、通用性不足等问题。目前,无人机基础设施主要是企业自主研发的市场行为,施工成本和运维成本都很高。着陆的配送场景更多的是企业“打样”的行为,无人机很难走向大规模的商业应用。
这一场景案例还表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依靠单一企业“单打独斗”。一方面,不同企业的飞机标准不同,具有异构特征;另一方面,它涉及多个部门和主体。因此,需要政府领导,协调建设标准化、连接、共享的硬件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向合格的市场实体开放基础设施。
自今年年初以来,基础设施在扩大飞机应用场景和范围方面发挥了作用。以深圳、广州、苏州为代表的许多城市都进行了相关的规划和建设。11月初,深圳发布了《深圳低空基础设施优质建设方案(2024-2026年)》,预计2026年将建成1200多个低空起降点。未来三年,计划新建5G-A基站8000多个,通感基站500个,实现全市起降点和运营路线全覆盖;苏州10月发布了低空起降设施布局规划,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建成500多个起降点。实现苏州全球网络布局。
从投资角度来看,低空新基础设施将带来相关产业链的机遇,预计将培育一批飞行保障和运营服务公司。
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2023年,低空经济规模在低空基础设施和飞行保障领域的比例仅为5%。市场空间还有待释放。随着各地低空新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热潮的兴起,低空基础设施和飞行保障是一片蓝海,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空间。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