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今日上午,破净股集体爆发,钢铁、银行、中字头等多股方向走强,郑州银行、青农商行、中南股份、三钢闽光、中国铁建等涨停。
消息面上,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对主要指数成分股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长期破净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计划作出专项要求。
财信证券指出,目前A股长期破净公司主要集中在银行、非银、地产、钢铁、建筑、交运等六个传统行业,随着市值管理新规落地,预计上述行业有一定估值修复空间。
主要指数成分股、长期破净股估值提升计划提上日程
11月15日,证监会在官网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以下简称“市值管理14条”),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市值管理14条”的发布旨在进一步落实新“国九条”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的要求,旨在持续推动上市公司增进与投资者沟通互动,综合运用分红、回购、大股东增持等手段提升投资价值。“市值管理14条”的发布是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完善的重要一步,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健康和透明的市场环境,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促进市场活跃度的提升。
海通国际分析称,“市值管理14条”要求上市公司提高市值管理水平,维护投资者利益。不仅从公司质量方面提出要求,也希望上市公司能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促进投资价值,同时放宽了股价异动的监管,给市场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市值管理14条”专门对主要指数成分股公司、长期破净公司等“关键少数”提出了市值管理的要求。应当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的主要指数成分股公司是指中证A500、沪深300、科创50、科创100、创业板、创业板中盘200、北证50指数中的成分股公司。
此外,“市值管理14条”还规定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并且估值提升计划相关内容应当明确、具体、 可执行,不得使用容易引起歧义或者误导投资者的表述。长期破净公司应当至少每年对估值提升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市净率低于所在行业平均水平的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就估值提升计划执行情况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中进行专项说明。
海通国际认为,主要指数ETF有望继续吸引资金,同时破净公司估值提升将推动市场整体水位。市值管理指引是对国九条提出的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的落实,进一步说明中国对资本市场的重视,将资本市场打造成推动产业融资和具有财富效应的市场。
财信证券统计,目前A股长期破净公司主要集中在银行、非银、地产、钢铁、建筑、交运等六个传统行业,随着市值管理新规落地,预计上述行业有一定估值修复空间。
国泰君安非银团队分析,“市值管理14条”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的预期。市值管理新规落地,主要成分股公司的市值管理方案及长期破净公司估值提升计划也将提上日程,将强化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增加股份回购的预期。同时,纳入主要成分股公司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也将扩大采取回购措施的上市公司范围。
本轮市值管理逻辑及影响展望
中泰证券戴志锋研报指出,对上市公司而言,市值管理是长期的战略管理过程:P=EPS*PE。
提升上市公司自身价值→EPS——选择适当的方式向资本市场传达公司价值→PE——上市公司价值被资本市场认可→P。
真正的市值管理需要在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三个维度统筹发力。
1、在价值创造方面,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兼并重组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培育核心竞争力,切实提高经营质量。
2、在价值传递方面,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构建良性互动机制;用资本市场语言增强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同。
3、在价值实现方面,灵活运用分红、回购、股权激励等工具,并根据不同市场环境选择恰当的实施时机和力度。企业建立系统性的市值管理体系,将其作为提升企业价值的长效机制。
市值管理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包括提升公司经营业绩、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等。
企业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动态调整内在价值与市值间的偏差,如股权激励计划、并购重组、增持/回购等。
本轮市值管理周期与“12-15年”显著不同。
宏观政策背景:以安全为基础的高质量发展VS“经济增速合理区间”下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
金融政策背景:“三大会议”下的金融供给侧改革“严监管”的总基调VS大力鼓励“金融创新”的基调
2023年以来,我国金融政策出现明显变化,金融环境整体收紧,提出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2024年4月新“国九条”出台,突出“严监严管”基调,与前两个国九条有较大区别。2004年,2014年的“国九条”以发展建设资本市场为主,而新印发的“国九条”则主要以加强监管为主,以推动建设一个长期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
(来源金融界)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