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编写 刘艺文
为积极响应监管机构的规定,各证券公司积极主动下手解决违反规定融券交易。
昨天,广发证券在该公司APP(手机应用程序)里发提醒称,为贯彻落实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该公司将禁止向运用融资融券执行日内回转交易(变向T+0买卖)的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人士称,融资融券变向T+0就是指投资人信用账户当天与此同时交易一支股票,严禁这一做法可以更好的反映公平公正。除此之外,投资者通过两融TX或是绕标底作法又被严禁,在今年的1月已经有证券公司发布相关通知。近一段时间以来,销售市场融资融券经营规模下降明显。
广发证券APP发提醒
昨天,广发证券发布《关于落实证监会“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要求的提示》。
提醒称,依据2024年2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两融”融券业务有关情况答编辑问》的需求,证劵公司应加强对顾客买卖交易的监管,禁止向运用融资融券执行日内回转交易(变向T+0买卖)的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请各位投资者知晓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规定。
“所说运用融资融券执行日内回转交易(变向T+0买卖),就是指投资人在同一交易日内,既融券卖出一支股票,也通过担保物买进这些股票,从而达到了变向T+0效果。”有头部券商融资融券业务人士向证券日报编写表明,这样就能当天出入个股,当天兑付盈利了。
证券公司人士称,之所以会严禁这一操作,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在于这一操作违反了两融规章制度设计的初衷。此外,更为关键的是,一般认为投资者或是合格投资者在融资能力或是信息收集层面更有优势,严禁这一操作可以更好的反映以投资人为根本,反映公平公正。
在今年的1月2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将在3月18日起将转融券社会化承诺申请由即时可以用调整至隔日可以用,对融资融券高效率进行监管,充分体现了这一思路。中国证监会表明,突显公平公正,减少融资融券高效率,牵制组织在互联网、专用工具应用上的优势,给各种投资人更充裕的时间消化吸收市场动向,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头部券商迅速落实
除此之外,还大量两融买卖乱相正遭监督机构堵漏,包含两融违反规定TX。
在今年的1月初,头部券商银河证券发布相关融资融券交易全新还款标准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银河证券确定严禁融资买入证劵用于偿还融资融券债务,即信用账户中融资券持股低于股权融资合同数量时不可以融资券还券。此次调整自2024年1月15日起起效。
据了解,依照银河证券调节的两融还款标准,严禁融资买入证劵用于偿还融资融券债务,即没法解除冻结先前融券交易售出所获得的一部分钱,能够防止投资者进行变向TX,也避开股东绕路高管增持对冲套利。
所说两融TX,就是指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业务套取资金,并实现选购非标的证券(即“绕标”)或股权融资转走信用账户(即“股权融资”)等异常买卖目地。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实际工作中“两融TX”方法有多种多样,但原理全是投资者通过融券交易售出一定金额的两融标的后,再换融资交易买进同样数额的标底,再将融资买入的标底以融资券还券的形式还款融资融券债务。那样便可解除冻结先前融券交易售出所获得的一部分钱,并将其用于选购非标准证劵或转走。
上年10月14日,沪深指数北交易中心公布《关于优化融券交易和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相关安排的通知》,明确规定证劵公司理应按照穿透原则审查投资人状况,对投资者的有关买卖交易开展前端控制,禁止参加违反规定或者是为违反规定提供帮助。
上年12月27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融资融券最新政策实施情况答编写问时指出,总体来看,大部分证劵公司在实施最新政策要求上基本上及时,但监督检查也发现了某些证劵公司存有关联企业审查不够深入等诸多问题。
融资融券经营规模急剧下降
经过一系列政策的调整,融资融券数据信息早已明显下降。
Wind资料显示,截止到上周五(2月23日)收市,沪深股市的融券余量为63.43每股公积金,较前期大幅度下降。
上年10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两融政策进行优化完善,那时候沪深指数市场融券余量为98.34每股公积金。之后的1月28日、2月6日两融现行政策再度调节。一直到2月5日,融券余量都是在100每股公积金上下起伏。从2月6日逐渐,融券余量快速下降。
2月6日,沪深指数销售市场融券余量为95.16每股公积金,接着逐渐降低,8个交易日内之后的2月23日,融券余量仅存63.43每股公积金,减幅33.34%。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