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于2022年第四季度召开。会议阐述了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形势,并部署了后续的货币政策。
会议认为,自2022年以来,中国坚持协调疫情防治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最大限度地稳定经济发展基础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当、可持续、稳定、可持续,科学管理市场预测,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继续释放,货币政策传递效率提高,贷款利率显著下降,RMB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基本稳定,发挥宏观经济推动作用。
会议还指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高运行、地缘政治矛盾持续、外部环境动荡、国内经济复苏基础薄弱、需求收缩、供应影响和预期疲软的三大压力仍然很大。
1月3日,中国银行研究所研究员梁斯在接受《中国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从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来看,各行各业普遍预测,主要经济体将在2023年大幅下滑。由于全球经济低迷,预计相关投资和商业活动也将受到影响。然而,随着我国疫情防治措施的不断优化,中国经济有望稳定下来,呈现出内升外降的格局。”
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会议强调“国内经济复苏基础薄弱,需求收缩、供应影响和预期疲软的三重压力仍然很大”,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是一致的。预计2023年初货币政策将继续稳步增长,第一季度将继续实施各种财政支持政策。
加强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
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表示,坚持“稳定”二字,稳步前进,加强跨周期和反周期调整,加强货币政策的稳定实施,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和结构的双重功能,增强信心,克服困难,稳步增长稳定就业价格,有效支持国内需求,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中信证券表示,“准确有力”的货币政策基调出现在之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准确”意味着政策工具将更加关注经济修复中的结构性问题,“强大”意味着货币政策支持稳步增长,信贷目标更加明确。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宏观政策监管”。梁斯告诉记者:“2023年融资环境将保持稳定,略有宽松,M2估计也将为实体经济创造一个稳定、合适的货币和金融环境。、社会融资增长率有望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新增信贷规模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112年~11月,新增社会融资和信贷规模仍在快速增长,分别达到30.68万亿和19.90万亿。其中,新增社会融资仅次于2020年,同期新增信贷历史最高。
王青还认为,202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不低于2022年,主要投资于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
会议还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继续“加”,加强对疫情影响重点领域、弱点和行业的支持,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包容性养老金、交通物流、设备更新重点再贷款、包容性小额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综合政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中信证券表示,预计央行将正常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箱,建设工具将努力应对经济修复中的薄弱领域,总工具将灵活适当地增强市场预测。同时,在支持稳定增长的总体目标下,货币政策也将有机地结合总量和结构,以加强对信贷扩张的支持。
确保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
在房地产方面,会议指出,做好交付、保障民生、稳定任务,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行业重组并购,完善优质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做好新公民、年轻人等住房金融服务,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梁斯说:“支持发展政策性银行提供‘确保建设’重点贷款,有利于加快逾期住房项目的建设和交付。2022年1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尽快推进重点建设贷款全面落入项目,鼓励商业银行发放新的建设贷款,加快项目建设和交付。这样,项目就可以尽快完成,买方的利益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王青还指出,2023年初市场流动性不太可能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将重点加强对房地产的支持。
因此,王青预测,下一步将有很大的政策支持空间。除了有效实施以“三箭”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外,后期政策“工具箱”还有很大的空间放宽购房条件,减少首付数量,降低居民按揭贷款利息。其中,引导LPR价格进一步降低5年以上,持续降低居民按揭贷款利息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即使2023年政策利率(MLF利率)保持稳定,房地产定向降息也将继续推进,最早可能于2023年1月实施。
王青说:“如果各类需求方支持政策调整到位,包括有针对性的降息,预计2023年中后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复苏趋势。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