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增长无效?宝洁:继续涨价!2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从2月15日起,宝洁的高端护肤品牌SK-II将提高部分产品价格。受疫情影响,原材料、供应链等成本增加,业绩增长放缓,价格上涨成为宝洁的常见策略。但是,当几乎所有品牌都轮流上涨的时候,宝洁坚持的涨价策略真的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吗?
频繁涨价
SK-II又要涨价了!2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在SK-II天猫官方旗舰店首页发布提醒:“旗舰店将于2月15日0:00调整部分商品的官方零售价格。”
价格上涨的消息直接传递到终端消费市场。在位于王府井百货一楼的SK-II柜台上,销售人员正忙着为两天后的价格上涨做准备。“情人节过后,所有产品都涨价了。如果你需要,快速囤积商品,过时。”SK-在价格上涨之前,II柜台销售人员的朋友圈出现了营销活动信息。
"线上线下涨价同步,涨价范围约为30-400元,其中神仙水涨价100元。"SK-II柜台销售人员金秋收到涨价信息,并在第一时间通知老客户。
作为宝洁旗下的“王炸”商品,高端“战斗机”,SK-一些顾客对II的涨价感到不满。SK-II商品“中毒爱好者”小秋抱怨道:“又涨了,去年涨了一轮,今年涨了。”但是抱怨是抱怨,备货速度一点也不慢。顾客陈女士还表示,在上涨之前,她应该迅速囤积一波。上百次真的买不起。如果她再次上涨,她应该注意改变品牌。
对于宝洁来说,涨价并不新鲜。其日本官网曾在2022年10月表示,SK-II全线产品全球价格上涨,调整幅度约为10%。宝洁在2021年4月提高了纸尿裤、卫生纸等日用品的价格。宝洁在2022年1月表示,2022年价格将继续上涨。据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宝洁洗涤产品品牌Tide的价格上涨了13%,尿布品牌帮助宝适的价格上涨了8%。
频繁的涨价确实让宝洁尝到了一些甜头。2022财年,宝洁净销售额达802亿美元,同比增长5%;净利润为147.42亿美元,同比增长3%。在财务报表中,宝洁也肯定了价格上涨的好处。宝洁在财务报表中指出:“排除外汇、收购和资产剥离的影响,有机销售额增长了7%,这是由8%的定价增长驱动的,部分销售额减少了1%。
深圳思其盛企业首席执行官吴岱琪表示,频繁的价格上涨可能反映了企业为了维持销售而不得不采取的“由浅入深”的价格上涨策略,即为了降低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敏感度,担心价格上涨幅度过高,对销售影响过大,市场份额丧失,价格上涨数次。
针对价格频繁上涨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宝洁,截至发布时尚未收到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在P&G战略中,价格上涨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的。P&G首席财务官安德烈表示,P&G未来将继续提高定价策略,进一步提高其产品价格,最早将于2月生效。
中国市场“重仓”
宝洁财务报表数据不佳是价格频繁上涨的背后。2023财年第二季度,宝洁净销售额为207.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同比减少209.53亿美元。;净利润为39.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
自2021财年以来,宝洁的业绩增速逐步放缓。在2021财年,宝洁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加了7.28%、9.82%;2022财年,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5.35%、3.05%。
在财务报表中,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成本上涨、疫情成为影响业绩放缓的因素,也成为宝洁频繁涨价的最终原因。
吴岱琪说,对于企业来说,定价策略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国际形势的变化会导致原油价格的上涨,影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或者竞争等因素可能会导致企业需要通过价格上涨来抵消成本上涨和营销竞争带来的压力。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价格上涨确实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业绩,但要考虑消费者的忠诚度和价值观。如果价格过高,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影响长期业绩。”。
价格上涨策略能否一直成为P&G业绩数据的支撑,值得观望。毕竟,经过多年的价格上涨策略,P&G的业绩并没有增加,而是下降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高端护肤品的消费者普遍对价格比较敏感,价格上涨过于频繁可能会导致消费者选择替代产品,减少销量。因此,定价策略对销售和性能影响很大,需要慎重考虑。
“为了提高业绩,宝洁确实面临着压力和挑战,主要是基于过去几年的环境影响和当地国内品牌的各种影响。营销反应是一个方面。如何解决品牌老化问题,与新消费者沟通非常重要。”吴戴奇补充道。
假如价格上涨不再有用,宝洁还能做什么?
今年年初,宝洁官员表示,宝洁国际贸易供应链监测中心将从欧洲迁往广东,确定宝洁以广州为核心,覆盖湾区甚至辐射欧亚市场,负责“一带一路”等沿线国家的进出口业务管理服务。
中国市场一直是宝洁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开数据显示,从市场销售比例来看,宝洁大中华区的销售贡献逐步从2015财年的8%上升到2022财年的10%。
然而,随着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等化妆品巨头不断布局中国市场和当地化妆品品牌的兴起,P&G甚至在中国市场也有很大的竞争。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