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不断激起企业生命力,是创业者自始至终所面临的一道讨论题。在烟台,也诞生出了一些与众不同工作经验。
新材料企业泰和新材,从30年前的年产量300吨氨纶丝小工厂,发展到如今业务流程跨过功能性纤维、生物化工、复合材质等各个行业领域的行业头部企业。做为国营企业,泰和新材也和万华化学一样,将体制机制创新的灵活性视作自主创新的前提条件。在泰和新材老总宋西全看起来,企业的一步步发展,既离不了技术层面不断开拓创新,也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的逐步完善改革创新。
“一个企业要长远发展,早期是依靠好产品,中后期需要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经常就需要产生好一点的体制。”宋西全向编写表明,泰和新材把建立一个重视经济规律、人的本性规律性及其客观规律的中长期绩效考核体系,作为企业“一号工程”。
宋西全强调,一直以来,泰和新材勇于探索优化企业体制机制创新,近些年公司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经理人规章制度、利润最大化共享规章制度,构建了企业员工的理财平台,展开了股权激励计划,及其分公司分拆上市等资本运营。
2022年12月,在宋西全的带动下,泰和新材在全国率先实现从“市管企业”向“市直企业”的管理体制变化,一字之差,管理效率却大不一样。
以泰和新材项目跟投机制为例子,宋西全详细介绍,“要求新设立的企业,负责人务必项目投资,企业投进去本人也要投,跟投制度对管理层和优秀员工形成压力,勉励这些人在决策时更慎重,经营时还承担责任。”现阶段,泰和新材已建立起事业合伙人制度和平衡的价值分配管理体系,将工资收入与企业工作销售业绩密切捆缚。不但员工薪资能增能减,还不断加强起员工参与公司业务建设的热情,营造起同创、共担、互通的发展趋势价值观念。
宋西全表明:“最近几年,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来做这些事情,大家愿做国企改革的‘实验田’,希望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可以把企业的发展动能真真正正调动起来,让我们的员工有意向为企业发展去拼搏。”
根据企业在氨纶丝、芳纶纤维产业很多年深耕细作,近些年泰和新材将业务领域延展拓展至四大事业部、六比赛道,包含新能源车、智能穿戴设备、翠绿色印染厂、生物基材料、通信网络、绿色化工。
专访中,宋西全还向编写提到他对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的探索。“近些年,伴随着原材料中下游应用领域拓展,销售市场跟客户对于我们的需要量持续加大,从这当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发展起来不全面,或者存在较大的痛点的行业,需要大家原材料公司亲自出马,这是一个思索逻辑性。另一个是怎样能够充分发挥我们的技术平台资源,把一系列材料创新技术性,来帮助一些产业链更加具有技术含量、更翠绿色、更软性,为一些传统产业营造新质生产主力。”
宋西全主要介绍了泰和新材进到纺织业的例子。“纺织业做为非常典型的传统产业,归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且高耗能。但通过技术创新,我们将要印染行业改造为绿色环保,同时通过柔性生产智能制造系统使之更新,这一传统产业也能成为新质生产主力。”
宋西全未来展望,将来泰和新材的目的是把企业每一个事业部完成一体化生产制造,紧紧围绕每一个跑道都可以做到立体式生长发育,促进泰和新材从小而精向大而强变化。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