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联京
1996年,27岁的我离职南进,来到深圳这处年青的大都市寻找梦想。应聘求职期内,我临时性栖息在学生的住处。有一天,他下班了路途上随手买了一份报刊。这居然确定我之后的人生经历,回忆起来,感慨颇多。
同学们那一天买来的《证券时报》,有一则招骋财务人员的广告宣传。我尝试写了一封面试信函,迅速接到招聘面试工作的通知。历尽艰辛,面试成功,入职时我被派到报刊社的发行商,承担国内各地分印点管理工作。此后,我还在报刊社出版发行发售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至今。
上岗那一年,恰逢报刊社工作发展,印点蓬勃发展,知名度猛增,报刊社也刚刚购置了位于深圳下梅林的锦林新房住宿楼,刚刚出来就住上了三房二厅的“团结户”。尽管错过更初期报刊社职工窝居莲花北东瓜岭临时性安置区的众多逸闻趣事,但也体验到“团结户”的乐趣。大伙儿来自五湖四海,日常生活相互分享变成常态化,教学单元都欢欢喜喜,有点儿大学寝室的感觉了。
每日乘坐报刊社的客车工作,车厢内充满了欢声笑语。工作方面,因为年青人占多数,报刊社事业蒸好日上,大伙儿一门心思办事,随处展现出阳光向上的青春活力,3至5天开设一个印点高效率也使我感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深圳速度。工作方面,并没有推诿扯皮,仅有帮衬和帮助,同事总是能在需要的时候发生,帮忙解决工作中或者生活中存在的难点,大家庭的气氛让人难以忘怀。
在证券时报社工作中这些年,很多的事情让我很感动。
报刊社发行商在深圳华强北彩色电视商务大厦办公室期内,有一个做投资的帅气小伙子,按时来选购报刊合订本。从版块内容到印刷质量,每一次他就对证券日报倍加称赞,并透露是靠着阅读文章证券日报而发家致富出身的,买合订本等同于按时来获得财运秘籍。
进到报刊社之后,亲身经历报刊从几日一期到每日一期,报纸内容不断充实,知名度日益提高。除开《证券时报》以外,报刊社又陆续建立了怀新项目投资、全景网、《新财富》杂志期刊和中国基金报等,全景网开盘上市企业网上路演先例,《新财富》最好投资分析师评比也成为行业翘楚。
伴随着报刊社日益壮大,工作环境也逐步改善。作为一名老同事,报刊社事业发展的每一点发展都是会带来更多归属感与信任感,个人得与失已与报刊社紧密联系起来。我曾经与好友调侃说,与报刊社朋友在一起的时间早已远远超过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
岁月匆匆,报刊社迈入发刊30周年纪念日日子,自身的前半生正好有一半在证券日报渡过。时代在改变,书摊满地、书香满大街的年代一去不复返。面对媒体变局,证券日报积极推动协同发展,向新闻媒体涉足,知名度不断扩大。报刊社新媒体矩阵迅猛发展,杰出人才层出不穷,他们身上的生命力与热情继续推动报刊社事业江轮车轮滚滚。作为一名老战士,我对于而立之年的证券日报,更为满怀信心与期待!
(作者系证券时报社出版发行中心副主任)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