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编写 吴少龙
日前,因涉嫌违反约束性要求出让个股,某管理有限公司被证监会立案查处,遭受人们关注。
在今年的8月至今,监督机构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个人行为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回复销售市场关于完善“关键少数”股份减持规章制度的期望。
8月18日,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就活跃性金融市场、提升市场信心答编写问,注重要强化股份减持规章制度,强化对违规减持、“绕路式”高管增持严格监管,与此同时惩处违规减持个人行为。
8月27日,《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公布。中国证监会综合考虑销售市场关心,仔细研究评定股份减持规章制度,就进一步规范利益相关方高管增持个人行为作出要求。
9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同时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有关事项的通知》,提高标准法律效力等级,优化相应责任条文,加强对违规减持个人行为的打击力度。
一系列监管方案颁布,加强了对高管增持违法行为的监督力度,提升高管增持行为监控、买卖管控,也彰显了监督机构增加违规减持处罚力度决心,有益于正确引导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重视上市公司经营效益,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但是,有一部分公司的股东仍然以身试法,“绕路”高管增持等违规减持个人行为层出不穷。
这当中,包含东方时尚、我乐家居在内的多家公司的股东违规减持受市场密切关注,责任人员被惩处,展现了从严从紧严格监管心态。但这也反映出在具体方面减持规则与监管实行存有“系统漏洞”。堵漏违规减持“系统漏洞”,不仅需要“强有力”,还要“精确”。要努力实现对各类违纪行为与风险早鉴别、早预警信息、早曝露、早处置,这会对监督机构提高科技监管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比如在检测销售市场控制和内线交易等状况时,监督机构必须采用先进方式方法,包含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剖析,便于及时发现并严厉打击非法行为,从源头上立即堵漏“关键少数”违规操作。
违规减持考验销售市场公平正义,是股票市场顽症。销售市场希望,监督机构可以更准确有效地堵漏违规减持的“系统漏洞”,从而实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系统促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的。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