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斟酌许久,欧洲委员会10月4日公示,确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车载客车辆进行反补贴调查。这间距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完毕仅10天,我国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发布了好几份申明,强调欧盟以偏概全并证据不足,这也是明目张胆的贸易保护。这一举动将严重损害和歪曲包含欧盟国家等在内的全世界汽车产业、供应链管理,并且对中欧国际双边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多名技术专家、专业人士也呼吁,应对具有显著贸易保护的举动,不但要态度坚定地极力反对,还应当想着如何制订应对措施。
通过十余年的产业培育,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但完善、完善,并且在“三电”技术层面具有世界领先优越性。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全面崛起,不但整车出口猛增,与之配套的零部件企业都纷纷出航,在国外等地区办厂,中国汽车出口已进入了发展趋势新的发展阶段。
不容置疑,当中国车企的商品畅销全球后,必定会与燃油汽车生产制造、出口大国利益发生争执。类似欧盟国家反补贴调查的贸易保障措施还会继续经常发生,中国汽车行业,肯定会搞好长期性的心理准备。
落实到应对策略层面,有关部门必须强化措施地妥善处置商贸纠纷案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与企业分别的功效,竭尽全力降低贸易争端。与此同时,针对积极出航车企,政府与行业协会也可以提供有关正确引导,防止出海企业因贸易保护主义而挫败。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全球化之途及其品牌世界发展非常不易,家用电器、光伏发电、智能机等领域,都曾经遭遇过来自海外的打击和施加压力,但实际上,只需自已的技术精湛,以上磨练总是会自我破灭。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亦是如此。除开要理性解决来自海外各方势力压力,核心还是要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已经从进出口产品转为技术输出,提高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话语权。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纵横交错长远,不但传动链条长,覆盖范围也广,多方仅有广泛合作才可以稳步发展。现阶段,不论是中国还是欧洲地区,针对翠绿色、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路面都十分坚定不移,在汽车市场上,彼此也曾多次互动交流,产业协作基本浓厚。
常言道“独行快、众行远”,新能源汽车产业共创未来才算是“关键”。中欧国际中间提升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协作,也有助于彼此一起面对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若欧盟国家再次罔顾事实,坚持不懈进行反补贴调查,那样不仅会影响到欧盟国家当地车企,都将给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蒙上阴影。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