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新闻记者 贺觉渊
5月15日,中央人民银行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强调,下一阶段,要将执行拉动内需发展战略同推进供给侧改革结合在一起,把充分发挥现行政策法律效力和激起运营主体生命力结合在一起,基本建设当代中央银行制度,充分运用货币信贷政策效率,积极做好稳定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奋勇争先,促进经济完成质全面提升和量有效提高。
银行贷款利率处于历史底位
针对一季度财政政策实施情况,《报告》汇总称,总的看,近年来财政政策坚持不懈稳定趋向,完成了比较好的管控实际效果,强有力适用社会经济发展修复稳步发展。主要表现在货币信贷有效提高;贷款结构不断优化;rmb汇率双向浮动,在一定平衡程度上维持基本稳定。
《报告》强调,近些年,在债券收益率总体下滑的推动下,实际贷款利率显著降低,合理推动了实体经济。2023年3月,新放贷加权平均利率为4.34%,在其中公司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5%,都处于历史时间底位。
《报告》称,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掌握宏观经济市场利率,不断大力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债券收益率+中央银行正确引导→LPR→银行贷款利率”调控机制,为推动经济完成质全面提升和量有效提高构建资源优势。
预防性储蓄有希望逐渐释放出来
相比上一期,此次汇报尤其对广义货币m2(M2)与存款增长、中国通货膨胀行情进行说明。
近年来,在我国M2和人民币存款持续较快增长趋势。《报告》称,最近M2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和gdp增速间存在一定空缺,通常是政策效果呈现、要求修复存在时间滞后而致。将来由于疫情危害进一步消散、市场预测不断变好、经济发展加快恢复,居民消费服务投资意愿回暖,早期积累下来的预防性储蓄有希望逐渐释放出来,有益于M2和储蓄稳定增长。
针对近年来物价涨幅分阶段下降,《报告》称,可能与供求修复时差和基数效应相关。这轮物价水平下降客观性上面有三个要素:提供能力很强,要求恢复偏慢,基数效应显著。
《报告》强调,将来几个月的受高基数等因素,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底位小幅度起伏。伴随着政策效果不断呈现,市场的需求平稳修复,供需缺口趋向消弭,对价钱的推动会逐渐提高,加上基数效应消散,后半年通货膨胀神经中枢有希望柔和回暖,CPI很有可能逐渐憧憬年均值水准看齐。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没有看到通货紧缩。在我国物价水平依然在温和上涨,M2和社会融资规模提高相对性比较快,经济形势不断变好,不符通货紧缩的特点。
中远期看,我国经济发展供求整体均衡,央行货币政策维持稳定,住户通货膨胀预期稳定,不会有长期性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前提。
加速推进金融安全法治建设
《报告》深入分析了硅谷银行的倒闭通过,强调硅谷银行事件的发生,一部分国外民营银行因储蓄由来不稳、证劵账目损害比较大、营运能力欠佳等因素,所受到的外流影响很大。
《报告》强调,在我国金融企业对硅谷银行杠杆比率小,硅谷银行倒闭对国内金融体系危害可控性。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运作稳定,金融行业资产总额中占比达到90%的商业银行总体稳定,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处在安全边界内,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比重约七成的24 家大型银行一直保持定级优质。
《报告》同时强调,对硅谷银行事件经验和教训也需要反思和总结:财政政策应尽量避免大变大收;中小金融机构严格监管应高度重视;处理金融的风险要立即且超强力;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的稳定应关心。
《报告》确立,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将持续强化金融安全保障机制基本建设,紧紧守好不出现系统化金融的风险自己的底线。一是加速推进金融安全法治建设,促进《金融稳定法》颁布,完善社会化、法制化金融业风险处置体制。二是提升金融业风险监控、预警信息,充分运用存款保险条例的初期改正和社会化风险处置服务平台功效。三是持续丰富金融业风险处置网络资源,健全金融安全保障基金管理模式,与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领域保障基金两层运作、密切配合,一同防范金融风险和安全。
积极做好
稳定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报告》强调,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积极做好稳定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奋勇争先,促进经济完成质全面提升和量有效提高。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准确强有力,总产量适当,节奏感稳定,做好跨周期调节,维持流通性合理充裕,维持货币供给量和广义货币增长速度同为名gdp增速基本上配对。结构性货币政策专用工具“聚焦重点、有效适当、有进有退”。维持贷款再贷款专用工具的稳定,充分利用好执行期内分阶段专用工具,为科技金融、自主创新、绿色发展理念等领域和薄弱点提供坚强适用。
搭建金融业合理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创新。深入开展小微企业信贷政策方针效果评价,督促落实金融企业加快构建金融业服务中小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常态化。坚持不懈稳土地价格、稳房价、稳预期,妥当执行房地产金融谨慎管理方案,扎实推进保交楼、保障民生、保稳定各项任务。
除此之外,中国人民银行将推进利率汇率体制改革,以我为主兼具里外均衡。持续深化改革,加速推进金融体系组织建设。坚持不懈搞好风险性防范化解。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