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中,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在智能码头上,自动化机械有序运行;在智能工厂中,高端制造设备相继离线。。新年伊始,中央企业锻造长板,加强薄弱环节,加强基础,寻求创新,加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和扩大新产业,绘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地图。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增强我国产业的自主性、灵活性、抗风险性和可持续性,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明确方向。
2月6日召开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指出,要深化现代产业链长度建设,帮助构建有序链接、高效畅通的现代产业体系。
中央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共同解决重点问题,有效突破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颈”问题,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独立可控能力。
发动机技术是现代工业的“皇冠”,航天发动机制造业是“皇冠”上的“明珠”。1月4日,航天科技集团长征3号A系列运载火箭上级氢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成功;1月5日,120吨大推力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完成试运行;2月2日,大推力循环氢氧发动机第二次半系统试验成功,中国大推力循环氢氧发动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重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奠定了重要保障。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的频繁突破,促进了航天设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进步。
为了冲刺地下1000米深井,春节期间,中国石油新疆富满油田加快试验项目,预计将解决超高温、超高压、高硫等瓶颈,填补中国1000米深油气勘探的空白。
新年伊始,在浙江宁波东海岸边,中国第一套自主开发的1000吨高等规聚丁烯-1生产装置实现了第一次工业生产。近年来,中国石化镇海洋炼油增加了高档新材料研发,丰富了国内碳四资源利用产业链,使国内第一个持续、稳定的聚丁烯-1产品能力工业设备,为管道、医疗服务、食品包装等关键材料独立可控,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储氢和氢能运输的安全是氢能产业能否完全社会化、实现安全应用的两个重要环节。1月11日,中国化工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世界上第一套常温常压有机液体储氢加注一体化设备正式启动。本项目以有机液体为氢介质,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安全经济的运输,可有效解决氢储运端高风险、高成本的“卡脖子”问题,彻底突破氢储运限制,使“运氢方便,储氢方便”。
分子束、电子束、离子束技术是半导体制备的核心技术,设备应用广泛,研发难度大。近年来,中国电力科学48所研究了“三束”技术和工程设备,处理了制版-材料延伸-设备制备阶段的核心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实现中国MBE技术和设备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碳纤维是制造先进复合材料的重要增强材料。近年来,在政策努力和企业努力下,中国在碳纤维制备和应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相关产能不断跃升,自给自足率不断提高。近日,中国首条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生产线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工业基地加料驾驶;山西钢科已形成覆盖国内高性能碳纤维领域主要类型的生产能力;为保证国产大型飞机关键原材料的独立可控,中国建材集团中复神鹰继续攻关,成功突破T800级碳纤维预浸生产工艺,产品主要性能满足国产大型飞机的要求。目前,正在进行工艺性能评估和验证。。经过行业企业的不断努力,国产碳纤维的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31.7%上升到2021年的46.9%。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工业经济的主体,提高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唯一途径。目前,中央企业正在全力开展传统产业的品牌、智能、绿色“转型”工作。
智能催生高效率。新年伊始,宁波舟山港春潮汹涌,巨轮争相到达港口,港口装卸繁忙。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0.75%,是保证物流链供应链畅通稳定、促进国内外双循环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舟山港梅东码头,基于中国移动的“5G”北斗技术的智能卡和人工卡有序地穿梭于港口和堆场之间。在这里,超过一半的港口桥式起重机和堆场龙门起重机实现了远程控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据了解,最近港区部分智能卡已开始拆除安全员,港区对自动轮式起重机等现场设备进行了准确的检测,这也意味着梅山港区对“5G”“智慧港”又迈进了一步。
绿色培育新模式。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转型已成为能源、船舶等行业的新共识。1月31日,两艘5000吨200吨液化天然气标箱(LNG)动力船在江苏省徐州正式鸣笛起航。两艘船选择液化天然气船动力燃料改造,是全国第一次创新尝试,采用特殊移动液化天然气燃料罐取代传统固定液化天然气船燃料罐,通过类似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改造液化天然气燃料罐,方便快捷,可快速批量使用,有效突破传统液化天然气船加注站瓶颈,为绿色航运带来新思路。
中国海油对液化天然气船舶动力燃料改造模式的创新也反映了市场对液化天然气船舶的应用需求。2022年,中国船舶公司紧紧抓住全球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舶需求爆炸式增长的机遇,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占领国际市场。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数据,中国船舶公司于2022年承担了55艘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舶订单,占全球总订单的30%以上,创历史新高。
中国船舶集团所属沪东中华作为中国最早开发制造LNG船舶的船厂,今年年初实现了大型LNG运输船1艘动工、1艘码头、1艘试航等3个生产节点,为企业实现9艘动工、4艘大型LNG运输船的目标开启了“第一枪”。沪东中华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今年的船舶行业,LNG等高附加值船舶将继续取得突破。目前,沪东中华已持有近50个订单,生产任务已安排到2028年。
与此同时,HHM-MAN6S60ME-C10.5-GI-HPSCR主机也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沪东重型船舶动力下成功交付,双燃料主机产品型谱增加了新的成果。该主机配备了中国船舶动力独立开发的高压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HPSCR),与传统燃料相比,能满足TierIII排放标准,具有性能高、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等优点。
据了解,2022年,中国造船业的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新船订单中,中国建造了49%以上的双燃料绿色船舶订单。与去年相比,这一数据增加了24个百分点,向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中国造船业的动力点。
品牌创造新价值。延伸到产业链上下游的高附加值阶段,是推动传统制造业突破的重要组成部分。1月16日,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智能设备产业园正式启动。工业园区是东风零部件集团基于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定制工业园区,也是其建设“100亿元零部件/设备产业基地”的具体行动。园区主要产品包括模具、机床、焊接、数字智能技术等汽车设备产品,以及新能源减速器、越野车特殊总成、高档精密齿轮、高端轻质产品等高附加值汽车零部件,为汽车生产提供钥匙工程的整体实力,是智能制造、新工业化建设发展的又一成果。
中央企业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开展布局结构调整,培育和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不断塑造新的发展势头,成为中央企业帮助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起点。
1月18日上午,中国铁路建设新兴业务总部在北京成立。新兴业务总部作为专业业务平台和交流合作窗口,将代表中国铁路建设全系统重点新兴业务、协调、组织、高端业务职责、建筑产业链发展、中国铁路建设发展、企业资源优势,为中国铁路建设市场发展改革升级提供新模式、新经验、新形式。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加快,中央企业在信息技术、生物医学、高端设备制造、高端设备制造、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了进展。
看看信息技术行业。1月9日,中国电子旗下麒麟软件正式发布国内操作系统新产品。银河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V10SP3、V10银河麒麟嵌入式操作系统、星光麒麟操作系统1.00、银河麒麟系统升级管理平台发布了四个新产品,也为行业提供了更安全的基础软件、更好的嵌入式平台和智能互联网平台,以及更丰富、更方便的国内操作系统生态全景,更好地支持中国的网络力量和数字中国战略。
看看生物医学产业。近日,国有投资集团所属国有投资创业公司宣布领先投资基因疗法公司四川志山伟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支持其多条产品管道的临床推广和临床前管道的扩张,加快遗传病和难治性常见病原创项目的研发进度,在基因治疗领域开展全产业链布局。
看看高端设备制造业。1月20日,由中铁所属中铁设备开发的“中铁1207号”土压平衡盾构机将运往圣保罗地铁2号线建设。“中铁1207号”开挖直径11.66米,整机长约100米。它是中国出口到南美市场最大的盾构机。此前,世界上最大的截面组合矩形盾构顶管机“中铁1179号”、世界上第一台硬岩泥水平衡顶盾机“中铁1268号”等商品今年也成功下线。据统计,中国国内盾构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超过90%。被称为“工程机械第一”的盾构机是中国设备制造业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