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满足更多业务场景需要,有效提升管线设计质效?这困扰着不少企业与设计师。
就在10月28日,广联达数维管线2026正式发布。客户的需求,就是数维管线升级的方向——它既是设计师的得力设计工具,更是覆盖全场景的解决方案。关于数维管线2026,一起了解更多。
一、数维管线是谁?
基于广联达自主图形引擎全新研发,更加满足城市更新业务需求的管线设计产品,致力于通过管线设计全场景覆盖,适配城市更新核心需求,聚焦管网改造、防洪排涝等关键场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让设计更精准、更高效,为管线工程实现“一模到底”“一模多用”及智慧建造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数维管线2026相比管立得有何不同?
数维管线2026不仅是管立得的升级换代,它能够为用户打造新的价值,通过更多的业务场景覆盖和更丰富更强大的功能,开启一种更聪明的工作方式。
(一)数据双向互通
数维管线与管立得2024/2022间设计成果双向互通,并承袭之前的设计流程和习惯,易学易用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时间成本,快速形成生产力。
(二)城市更新项目支撑更好
软件可以针对EXCEL、DWG格式管网数据快速导入和识别,生成现状管网模型,进行管网防洪排涝分析寻找薄弱点,进而对管网进行改造设计,一站式解决。
(三)管网开挖、非开挖修复设计效率高
软件可快速完成检测报告缺陷信息与管网关联,设计过程中可查看对应缺陷图片。软件可根据管道类型、管材、缺陷等级、缺陷密度等多维度灵活设置修复规则(开挖修复、整体修复、局部修复)以及各种修复工艺,自动确定修复方案并完成标注、统计。
(四)管网平差计算支持二次加压
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容,越来越多的城市供水主干网需要设置加压泵站。数维管线软件平差计算支持二次加压,可在管道上布置加压泵,直接进行计算,操作简单,无需人为拆分成两个管网。
(五)三维BIM设计
数维管线基于构件的三维精益化设计,检查井模型按照图集精确建模,井盖位置可调整,雨水口连接管可根据模型自动判断连接到井室或井筒。材料基于三维模型统计,所见即所得。
三、数维管线2026有何“过人之处”?
(一)智能可视化设计
三维视图下可直接编辑,所见即所得,大量智能化功能(如井盖避让车轮线、节点图三维设计、管道开挖三维显示、碰撞管道快速/灵活翻弯等),解决二维设计环境下无法顾及的设计细节,提升设计质量。
(二)多专业一体化协同
通过专业数据依据设计规范驱动模型创建与联动修改,同时因为基于相同的底层平台,实现与道路专业(数维道路)间的设计一体化协同,模型、数据可实现联动更新。
(三)高质量交付成果
1.可导出IFC、XDB、DGN、RVT等格式,并支持BIM构件编码满足BIM交付。
2.快速生产电影级高质量渲染,满足三维汇报需要。
3.内置丰富的井标注和管标注样式,一键输出平面分幅出图、纵断面分幅出图、材料表绘制等出图内容。
(四)支持构件扩充
软件自带构件编辑器,设计人员可灵活编辑自带构件和创建新构件,运用软件功能进行批量、准确布置。
四、数维管线2026核心更新内容一览
(一)核心功能性能提升
1.现状管道数据快速识别:可快速将二维图纸(管道数据)转换成数维参数化模型/图纸,作为基础资料参与后续项目应用。同时Excel格式的勘测文件可快速转换为数维模型,为管网校核、内涝模拟等环节做准备。


2.淹没分析:片区治理结合汇报需求,可输出动态二维、三维淹没分析视频。

3.缺陷数据与图纸快速关联、自动识别:对比管立得单一导入缺陷数据形式,数维管线可实现缺陷数据多种格式导入并与数维管线图纸关联。

(二)支持定向钻设计新工艺
给水、燃气管增加生成定向钻管道功能,可根据辅助线、转折位置、曲率半径参数,在纵断中生成定向钻管道,以及定向钻管道的三维模型展示,并且增加绘制套管功能,能够返回平面。
(三)雨水边沟设计填补业务空白
支持雨水边沟设计建模,支持盖板沟、明沟的平面图、纵断面设计和材料表统计,并可同步得到高精度三维模型。
(四)土方计算支持软基处理、支护设计
根据23S516图集和GB 50268-2008施工验收规范,重新核定不同情况下的管道基础超挖C1、基础肩宽a、工作面宽B1取值,并支持数据方案的查看和修改,大幅提升了计算的准确性和灵活度。
(五)碰撞检查快速翻弯
针对压力管碰撞点可进行局部翻弯,碰撞翻弯调整游戏级体验,快速实现上翻、下方、左右翻;管道与井之间的碰撞可以通过直观操作实现左、右翻弯避让。翻弯后可灵活快速编辑调整长度、弯头角度、三通旋转角度等。
数维管线2026
为行业打开全新的设计方式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