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建筑业进入存量优化新周期的市场形势下,建筑企业普遍面临巨大的经营挑战,如:项目量减少、设计周期缩紧、政策与业主方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亟需思考如何更好地创造价值,在新形势下稳住基本盘,穿越下行周期。
重庆枢纽港标准厂房B地块项目为二类高层公共建筑,1、2号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3万㎡,建筑高度40.45m。项目工期紧张,质量要求较高,且需保证图模一致以支撑施工、项目管理及招商运营等多阶段应用。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赛迪”)在该项目中运用国产BIM技术推进三维正向设计实践,探索设计价值延伸和企业破局发展的新契机,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助力品牌升级,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挑战与项目应用目标
传统EPC项目往往面临超概风险高、设计价值不彰显等挑战。近年来,中冶赛迪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期从设计阶段出发推动EPC项目提质、降本、增效,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仍面临以下难点:
1、企业数字化转型亟需构建三维正向设计体系,但长期以来缺少适配的BIM设计工具。
2、项目各阶段数据割裂,模型无法有效传递,BIM价值难以提升。
3、项目管理繁琐,各专业间协同效率低,内外部问题难以及时反馈和处理。
4、图模一致难。
基于重庆枢纽港标准厂房B地块项目进行国产BIM技术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探索,中冶赛迪在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管理等层面致力于实现三大核心目标:
1、全专业协同正向设计创新
依托国产BIM技术的线上协同作业优势,提高正向设计协作效率及出图质量;通过模块化设计助力项目提质增效,最大程度地发挥标准化设计优势;培养设计师正向设计能力,迭代打磨可供后续项目复用的正向设计标准。
2、项目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提前规划项目任务,实时掌握设计进度;模型、图纸等成果文件统一管理、统一交付;碰撞问题云端记录,解决情况实时管控,实现项目质量的统筹管理。
3、设计阶段实现项目经济性控制
设计过程中配合限额“边画边算”,开展内测成本分析和限额管控,确保不超概;设计成果直接用于造价出具概算、预算清单编制,提高造价翻模效率及准确度。
二、国产BIM技术助力项目提质增效
中冶赛迪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需求,依托广联达数维设计产品,在重庆枢纽港标准厂房B地块项目中初步构建起贯穿多阶段、全专业的一体化数字设计体系,有效验证了国产BIM技术的全流程设计和预算控制能力。
1、施工图设计
(1)项目建模阶段
1、2号楼地上部分存在标准楼层,建筑专业通过模块功能和标准层映射功能创建一个标准层,其余相同楼层和楼栋则一键生成,从而大大提高建模效率。
结构专业一键导入计算模型,通过个性化配筋设置一键生成施工图,并通过自动校审功能,快速进行规范校审,通过精准定位问题并一键修改,保障了结构设计的质量。
机电专业通过设备批量布置、批量连接、模块化等功能,快速应用至标准楼层和楼栋,从而减少重复建模。此外,通过符合国标计算规则的水力计算管道大小,一键赋回模型提高设计质量。
(2)出图阶段
将设计院出图标准提前内置至数维协同平台,设计师标注后应用提前完成的视图样板快速调整视图,图纸生成时应用提前完成的导出设置一键导出符合院标的图纸,实现了出图质量和效率的双提升。
通过模型驱动的图纸,模型修改后图纸联动,提高图纸修改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图模一致性。
2、概预算阶段
根据项目管理进度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阶段性导出土建GFC文件,造价师导入文件至造价软件中一键生成算量模型,快速将项目成本反馈至设计阶段,大大提高了设计算量的整体效率,同时保证了项目不超概。
设计完成后,通过设计模型一键生成算量模型,并基于同步生成的交付报告精准快速完善算量模型,最终生成预算文件。相较于传统算量方式,新的算量模式不仅大幅提升算量效率(土建算量提效约45%,机电算量提效约70%),更有效减少算量误差(平均误差控制在1%以内),从而为项目经济性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多维成果赋能转型加速
1、国产BIM工具助力三维正向设计体系构建
通过国产BIM应用实践,中冶赛迪不仅培养了一批正向设计人才,也实现了正向设计标准体系同步优化,更为企业积累了数字化资源。打通设计模型在设计-算量阶段的一体化应用流程,相较于传统算量模式,有效缩减了设计模型至预算编制的算量周期,为造价人员释放更多组价精力,从而提高了预算准确性,也为后续EPC项目的经济性控制提供了应用经验、技术工具与人员能力等储备。
2、一体化设计打破多阶段数据割裂壁垒
(1)设计人员
正向设计过程中借助模型提量实现“边画边算”,设计阶段实时出量、及时控量,从设计源头实现成本控制,有利于避免后期因超限反复调改方案;设计完成后,基于国标工程量计量规范复用造价计算能力,打通设计与造价评估口径,共同促进优化。
(2)造价人员
设计模型无缝导入算量软件,减少翻模且降偏差;直接使用设计模型进行二次补充并直接算量,避免模型提资过程因信息丢失及设计意图理解偏差、翻模错误等等造成的量差,从而提升概、预算效率与准确性。
3、各专业协同管理助力项目高质量交付
设计过程中,各专业通过高效协同、综合协调出图,从而提前规避设计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出图质量。通过协同平台轻量化管理模块,实现项目各参与方高效协作,初步达成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目标。
四、数字化转型前行不辍
国产BIM产品在重庆枢纽港标准厂房B地块项目中的成功应用,有效验证了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项目设计管理、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性。
未来,中冶赛迪将持续推进BIM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验证,借助业务优势构建一体化正向设计体系,奠定BIM技术全面应用基础,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添砖加瓦、献力献策。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