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子霖
随着全国许多地方气温的不断上升和电力负荷的不断上升,能源和电力行业一年一度的夏季“大考验”即将到来。据国家能源管理局预测,今年中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较去年增长较大。
“煤炭、石油、石化企业应努力提高电煤和天然气的供应能力,发电企业应尽可能多地发电。电网企业应坚持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努力确保夏季能源和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最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一些中央企业的夏季能源供应专题会议上强调。许多能源产业链公司提前采取行动,迎接夏季用电高峰。
能源中央企业成为能源供应的主力军
自5月份以来,南方地区的电力负荷继续上升。5月22日,南方电网最高负荷今年首次超过2亿千瓦。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的用电负荷和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记者从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获悉,5月30日,深圳电网用电负荷达到今年新高,达到2040.2万千瓦,同比增长16.8%,是历史上5月份首次超过2000万千瓦,比去年突破2000万千瓦大关提前45天。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夏季负荷高峰,南方电网已经完成了13个直流项目的年度“体检”,确保西电东主通道的安全畅通,新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可以准确跟踪和监控电力负荷;实施更准确的电力调度,在深圳推广虚拟电厂的应用,引导负荷侧资源积极参与电网响应,缓解供电紧张压力。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最近召开的一些中央企业夏季能源供电专题会议上要求,中央企业要深刻认识到能源供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能源供应工作具有重要的责任和意义。既要立足当前夏季供应安全,又要着眼于供应长效机制的建设,不断提高中央企业在能源供应方面的支持和作用。
据了解,中国海油、南方电网、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力投资、中国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8家中央企业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其中,许多中央企业已提前部署。
记者了解到,中国华能早在今年4月就做出了部署,要求“适度提前”为夏季高峰做好准备。自5月以来,海南省许多市县出现了40摄氏度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华能海南分公司作为海南最大的发电企业,发动系统各单位全力以赴,每天发电量占全省28%,有效保证社会用电稳定。
发电是夏季能源供应的基础。近年来,中央能源企业的发电项目已建成投产,为许多地方的夏季高峰提供了电力支持。5月25日,华能石洞口第一厂6号机组成功通过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中国第一个等容量煤电替代示范项目已全面竣工投产,为上海夏季高峰提供了更可靠、清洁、灵活的电力支持。
上市公司积极应对用电高峰
在今年的夏季高峰期,虚拟电厂及相关技术有望在资本市场上发挥关键作用。近日,国家电网湖北电力公司首次利用虚拟电厂调控一体化平台,成功测试了5G塔基站参与用电负荷调峰,为夏季需求响应负荷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目前,湖北电网“虚拟电厂”调控一体化平台共有987个5G塔基站,预计可调负荷为3950千瓦,相当于5300多台1台空调。
“公司计划于2023年完成10多个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的建设。”万里阳最近在互动平台上表示,虚拟电厂作为公司发展的关键业务方向,将继续深入研究虚拟电厂运营技术,完善虚拟电厂相关产品,满足虚拟电厂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提高合作客户的业务收入。
平治信息最近表示,公司在基站储能领域进行了重点布局,相关业务试点项目率先在山西实施。公司表示,分布式储能云作为未来电力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合理的调度不仅有利于通信运营商节约电力成本,而且对缓解夏季部分地区供需紧张具有重要意义。
包括深南电A在内的公开信息显示、许多上市公司,包括国电南自,也披露了虚拟电厂的业务进展,一些公司的虚拟电厂相关业务已进入系统试运行阶段。
由上市公司牵头或参与建设的新发电机组也按计划投入运营。长源电力表示,公司随州火电2台66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预计2023年7月并网使用;浙能电力乐清三期火电机组第一台于今年4月底投产,第二台计划在今年夏季高峰期投产。
为了确保夏季用电高峰期的正常生产经营,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做好了多手准备。上海艾录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所在地区的电力部署已处于正常水平。随着夏季的到来,公司将积极关注和跟踪区域电力部署信息,并配备屋顶光伏发电和辅助发电系统,以应对紧急情况,确保生产活动的有序发展。
红宝丽表示,公司聚醚基地和异丙醇胺基地的产品生产不属于园区的主要用电量。在前几年用电紧张时期,采取措施妥善安排生产,确保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同时,公司将优化生产工艺,改造设备,实施节能降耗,确保正常生产,追求高质量发展。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