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交所有200家
“三个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和比较优势
◎记者 张雪 卢梦匀
6月8日,北交所迎来第200家上市公司,易实精确敲响上市钟。
从第一批81家上市公司开始,不到19个月,北京证券交易所有200家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融资总额405.62亿元,最新总市值约2657.44亿元。其中,近80%的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超过40%的企业是国家专业的新“小巨人”企业
在北京证券交易所资本授权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在闺房未知”的创新企业可以“一旦闻名于世”。同时,探索细分和专业领域高质量市场实体的创新中小企业的主要地位正在逐步形成,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也在加速改善。
北京证券交易所站在新的发展之旅上,展望未来:下一步将重点关注“改革、服务、生态”,努力增加优质企业的供应,努力改善市场交易活动,努力创造可持续的市场生态,大力加强改革创新,打造特色品牌和比较优势。
加快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以“更早、更小、更新”为重点,坚持“打造服务创新中小企业主导地位”的目标,不断追求系统设计的“精度”,北京证券交易所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创新、良好增长的市场。目前,北京证券交易所有200家上市公司。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荣誉,一种幸运,但也是一种沉重的责任。北京证券交易所第200家上市公司易实精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张文金告诉《上海证券报》,易实精密的成功上市不仅是对公司过去业绩、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的肯定,也是对公司要求的提高。易实精密将保持严格的公司治理水平,争取更好的业绩,努力为社会、股东、员工和合作伙伴创造更多的价值。
以“更早、更小、更新”为重点,保持“打造服务创新中小企业主导地位”的目标,不断追求系统设计的“精度”,北京证券交易所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创新、良好增长的市场。目前,北京证券交易所有200家上市公司,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在北交所200家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占83%,民营企业占88%。近80%的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精密制造、生物医学、新能源、新材料等细分领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化创新形式的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不断涌现。
其中,不乏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骨干。数据显示,84家公司入选国家专业新“小巨人”企业名单;80%以上的公司入选省市“专业新”企业名单,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8家公司获得国家“个人冠军”认证。
北交所庞大的“创新军团”列入了一长串名单。:国际领先的湿法冶炼和提取技术路线,产品市场份额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康普化学;率先解决芳纶纸领域的“卡颈”技术,市场份额世界第二;国内唯一实现相变液冷技术和大规模部署案例的曙光数字创新;打破国际碳纤维巨头垄断的碳纤维丝领先吉林碳谷;富士达是射频同轴电缆组件领域的领先射频连接器企业;世界上第一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贝特瑞。许多基准企业已经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初步形成了聚集效应。
创新驱动为这些企业的成长注入了无穷无尽的动力。据统计,2022年北交所20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研发支出为356.26万元,同比增长21.26%。其中,70%的公司研发投资同比增长,贝特瑞、海泰新能等10家公司研发支出超过1亿元;每家公司的平均研发强度为4.63%,约为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24家公司的研发强度超过10%。从专利数量来看,2022年北交所上市公司新增专利26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600多项。
发展势头进一步转化为经营韧性。2022年,北交所200家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总收入7.68亿元,同比增长21.95%;归母平均净利润为7152.99万元,同比增长12.12%;利润面达92.5%,22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北交所公司整体营运资金良好,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88.29亿元,同比增长28.27%;稳步推进生产建设,购置固定资产等投资总支出144.87亿元,同比增长46.68%。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直接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和融资,特别是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和昂贵的问题,有效促进了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了资本市场在促进公司转型创新方面的关键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鹏认为,北京证券交易所运营一年半以来,展示了中国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锻造韧性、增强活力等微观主体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将为全生命周期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韧性能力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三个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和比较优势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北京证券交易所已逐步从稳定开放运营转向规模关键时期和功能改进。站在新阶段、新起点,大力加强改革创新,促进市场高质量发展,从“三重点”打造特色品牌和比较优势。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不仅是交易所的基本功能,也是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形成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在早期阶段,北京证券交易所以市场定位为基础,关注中小企业、投资者等市场实体的需求,不断优化注册程序的联系安排,加快优质上市公司的供应,提供多元化的融资品种、融资模式和市场定价机制,实施更灵活的股权激励安排。
“北京证券交易所在规模、市场改善、公司质量、企业上市速度等方面表现非常出色。”云泰资本创始合伙人傅立春认为,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持续创新和突破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带来了活力。
一些标志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北京证券50指数提供了市场表现和投资基准,推动了8只指数基金的发行;融资融券业务丰富了投资者的交易策略。目前,有71只目标股票;混合做市提高了交易质量。13家做市商为36只股票做市,贡献了7.16%的做市股票交易量;地方政府债和国债已发行超过2.14万亿元,其中,国债发行业务实现了国内交易所为国债发行服务的新突破..
北京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北京证券交易所已逐步从稳定运行到关键时期的规模、功能,站在新的起点阶段,未来将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大力加强改革创新,促进市场高质量发展,从“三重点”打造特色品牌和比较优势。
据负责人介绍,北京证券交易所将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准入安排,提高效率,明确预期,降低企业上市成本,使优质企业更好更快地与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对接,坚持市场化方向,完善发行定价体系,促进良性新股发行生态的形成。
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年化换手率约为190%。在努力提高市场交易活动方面,随着高质量企业的增加,北京证券交易所将继续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扩大混合市场和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充分发挥制度功能。北京证券交易所还将积极做好投资者服务,提高投资者参与度,支持公共基金增加北京证券交易所投资,丰富市场指数体系和基金品种,为各类投资者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建设可持续市场生态方面,北京证券交易所将促进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引导证券公司、公共基金等行业机构深入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建设,增加对创新中小企业服务的投资,提高工作质量,积极加强与行业、科技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引导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聚集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
北交所市场建设兴未艾
“北京证券交易所应全力推动上市企业数量达到更高水平,在充分利用直接联系机制的前提下,继续优化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渠道,使其更具竞争力。”
“北京证券交易所200家上市公司是标志性事件。如果有足够的优质标的,资金将继续流入,流动性将得到改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新鼎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张驰建议,“北京证券交易所应全力推动上市公司数量达到更高水平,并在充分利用直接连接机制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渠道,使其更具竞争力。”
在富士达董事秘鲁军仓看来,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不仅为许多中小企业提供了更灵活的融资平台,规范了企业运营体系,而且让更多的投资者认可了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企业。他期待着北京证券交易所在未来继续优化系统,提供更完善的再融资方式,进一步提高市场活动,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影响力。
康乐卫士董事长郝春丽建议,未来北交所可以大力推行查询发行方式,适度增加融资规模,降低投资者门槛,支持国内外上市的相关制度安排。
“未来,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应以服务中小企业、激励差异化创新、法治和市场化理念的显著标签和特点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助手”、支持国家创新发展的投资者可靠的“护手”和“专家”。张鹏表示,同时,企业发展也应注重长期主义和价值投资,正确处理短期利润波动和市场调整现象,企业发展在“百店”“品牌”思维下,注重主营业务,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实现质量同步提升,以优质服务占据市场。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