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奎
面对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科技授权、人口结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建设迎来了新时代的变化。
未来,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如何进一步开放合作?国内外资产管理机构如何深入参与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建设?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和行业参与者都渴望回答。
6月8日至9日,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将在上海举行。届时,以“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新趋势”为主题的全体会议将聚集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和行业名人,回答时代和世界的问题。
会同市场各方力量
加快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
自2019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首次提出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以来,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一直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葛平说:“我们将与市场各方合作,充分发挥现有的优势和特点,加快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
上海在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方面具有要素市场齐全、机构类型齐全、营商环境优良等独特优势。它不仅在国内资产管理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全球市场中也不断提高其排名。
葛平介绍,目前上海资产管理产业发展取得初步进展,各类资产管理规模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公共基金和保险资产管理规模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特别是股权基金规模占全国的近两分之一,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规模居全国第一。
在国际上,上海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竞争优势也十分突出。根据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小组发布的《2022年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估指数报告》,即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上海2022年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综合排名仍较2021年上升两位,客观反映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基础稳定,上海金融市场总量和综合竞争优势明显。
高水平对外开放
完善多元化资管机构体系
资产管理行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望进一步发展,外资机构参与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将更加方便。
葛平表示,要完善多元化的资产管理机构体系。支持上海独资、合资证券、基金、养老金管理等合格外资机构,合资金融公司。继续深化QFLP和QDLP试点。
截至目前,已有80多家国际知名资产管理机构参与上海QFLP试点,近60家参与QDLP试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协会备案的38家外资私募股权证券投资基金经理(WFOE PFM)有32家在上海定居。世界前20家资产管理机构中有17家在上海设立了主体和展览行业,一系列“第一”、“第一”资产管理领域的外资金融机构相继落户上海。
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充分发挥保险资本的长期资本优势,积极帮助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建设。太平资产表示,公司将多维度融入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一是加快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创新,二是加强实体经济投资,三是植根于上海,进一步深化与区域金融机构的合作,四是辐射海外,积极融入上海资产管理行业的国际发展趋势。
搭建沟通平台
促进资产管理行业共同繁荣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于2022年9月成立,服务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建设,跨越全资产管理领域,具有国际视野。
“充分发挥上海资产管理协会沟通的平台功能。”葛平表示,支持协会开展资产管理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加强国内外资产管理机构交流、金融技术授权等工作,促进资产管理行业共生共荣的良好生态形成。
“力争到2025年,上海建设成为资产管理机构、产品、资本、技术、人才集聚、综合开放资产管理中心生态系统、资产管理规模显著提高,打造亚洲资产管理重要枢纽,跻身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葛平说。
据了解,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作为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载体,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财富管理需求的“两个目标”,发挥跨行业合作交流和跨行业监管交流的“两大功能”,承担产业资本对接、国际资产管理合作和金融科技服务的“三项任务”。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