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子霖
最近,三家中央企业实现了集团科技创新委员会的首次IPO订单。6月5日,中国煤炭科技集团上市公司天马智能控制登陆科技创新委员会。5月24日和5月18日,航天科技集团的航天软件和航天科技集团的航天南湖也完成了科技创新委员会的IPO。据统计,今年有7家具有国有中央企业背景的企业登陆科技创新委员会,许多其他企业的IPO正处于冲刺阶段。
国有资产中央企业加速进入科技创新板的背后,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在5月举行的中央企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透露,下一步将研究出台一揽子政策,支持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的国有央企战略性新兴资产登陆资本市场。
国资央企优质资产登陆科创板
自2023年以来,已有7家国有央企完成了科技创新板IPO,其中5月份有航天软件、航天南湖、晶合一体化三家企业。中国航空发展公司航空材料有限公司、中国西电旗下西高院、中国电科旗下莱斯信息科技创新板IPO也已通过会议并完成注册。
与此同时,许多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也在积极将具有科技创新属性的优质子公司分拆到科技创新委员会上市,包括中国联通分拆子公司智能网络技术、兴发集团拟分拆子公司兴福电子等。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25日,科技创新委员会已支持47家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上市融资,其中29家中央国有企业和18家地方国有企业共筹集了1165亿元。2022年,科技创新委员会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共投资157.98亿元,同比增长17%,研发投资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达到11%。
业绩方面,2022年科技创新板央企总营业收入2357.02亿元,同比增长20%,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37.59亿元,同比增长23%。以2019年为基础,科技创新板央企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9%和38%,显示了科技创新板央企稳步增长的良好趋势。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超过23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约占总投资比例的四分之一。
根据《中央企业优质发展报告(2022)》,中央企业发挥了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的作用,不断增加新兴产业的投资。投资额从2017年的690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3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设备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完成率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80%。在新基建领域,近70家中央企业700多家子公司加大布局,2021年投资4000多亿元。
5月24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了中央企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部署会议。会议强调,要积极研究和出台支持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玉卓在会上表示:“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国有资产中央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