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5000+”版图上,贵州板块上市公司不到40家,但市值超过100亿元的科技公司有3家,同一个——振华集团,形成了“振华系”。
提到振华集团,贵州当地人感叹集团曾经是“麻山瑶山”○八三现在是“金山银山”○八三”。四字变化,反映了这家老国企的华丽变化。
“从山区经营困难的三线企业到繁荣的国防电子产业之花,振华能够重生和重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振华科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立明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总结说,振华集团在资本市场的布局非常前瞻性,一路非常稳定,率先实现了资本和产业的双重驱动力。
从其最新年报可以看出,2022年,振华科技取得了70多亿元的收入和23亿元的净利润;同时,振华新材料和振华风光两家科技创新板公司以152.69%的收入、收入增长55.05%,位列贵州上市公司前五。
禅语云:“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振华系”的后劲是什么?“未来集团会再加‘两叶’。如果实现所有目标,整个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将达到90%。”作为一个“老三线人”,杨立明提到这个发展目标时,言语中充满了骄傲。
振叶寻根,观澜寻源。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前往振华集团,探讨国有企业改革和科技创新如何推动这些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紧跟科创潮流:屡创“第一”
〇八三基地自诞生以来,一直肩负着振兴和发展中国国防电子产业的使命。振华集团也在成绩单上写下了许多“第一”。“通过科研促进发展,通过创新寻求突破,是我们老三线公司的新风格。”
〇八三基地现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在生产车间内,高速运行的自动化精密机器挥舞着机械臂,不断发出低沉的运行声,生产的电子元件不断输送到下游企业。穿连体防尘服的操作人员密切关注屏幕上的数据和图像,实时跟踪高精度编码器,确保精密部件误差不超过1微米。
“大国重型设备”成败的关键往往取决于关键小部件的突破和创新。电子元件被称为电子工业领域的“钢筋混凝土”,是不可或缺的部件:米粒大小的“云品牌”片式电阻器,是航天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而精细的“新云品牌”钽电容器,可用于储存电力和电能,在航天等高端领域排名第一。
在振华科技办公楼,一个50多平方米的展厅展示了这些电子元器件的应用领域:从“东方红一号”到“两弹一星”,再到“蛟龙”入海,“神舟”飞天,“天眼”探空..几十种航空航天和高端设备模型琳琅满目。让游客进入科技博物馆。
“只要是使用‘振华品牌’电子元器件的大国重器,我们都以模型的形式展示在展厅里。”杨立明说,振华集团的前身是〇八三基地,当年聚集了近2万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组建了中国最先进的电子工业人才队伍。〇自诞生以来,八三基地肩负着振兴和发展中国国防电子产业的使命。
不负众望,振华集团还将众多“第一”写入成绩单:1966年12月,中国第一台晶体管DJS-121电子计算机成功开发;1977年7月,中国第一个数字试验卫星地面站成功开发;1985年,中国第一条军用标准钽电容器生产线成功建成
杨立明告诉记者,2019年2.82亿元大幅上升至2022年5.8亿元,振华科技研发投入远高于同行企业;到2022年底,公司研发人员达到1022人,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10%。
振华风光位于同一园区,是贵州第一家半导体科技创新板公司。在公司办公楼内,其重研发、创新的企业文化随处可见。
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布兰克、克莱尔、赫尔尼。。。沿着楼梯爬上楼梯,你可以看到一幅集成电路领域的“祖先”肖像。从仙女半导体的七位创始人到影响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物理学家,16幅挂在走廊上的名人肖像总是激励“风景名人”攀登行业高峰。
经过一间3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振华风景副总经理兼秘书胡瑞突然停下来对记者说:“这些年轻人组成了公司的核心研究团队,该地区也是公司最有价值的地方。”胡瑞指着说:“振华风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群年轻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放大器和轴角转换器是振华风光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名单中最闪亮的两颗星。
放大器是信号链中最基本的单元,顾名思义,在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在“保真”的前提下,对微弱的电信号进行调整和放大。“振华风光放大器具有运输速度高、精度高、功耗低的特点,可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电子等信号传输领域。“在介绍这种“看家本领”时,胡锐说:“振华风光拥有国内产品型号最全、性能指标最好的放大器产品。”
如果放大器能让高端设备“听”得更清楚,那么轴角转换器就能解决设备系统的精确控制问题。
“轴角转换器可以进行姿态控制和变换,广泛应用于无人机飞行控制、惯性导航、飞行姿态控制等场景。”胡瑞说,早在2008年,振华风景就成为中国第一家开发单芯片轴角转换器的企业。
“振华风光仍在加强其技术优势。”胡瑞透露,2022年,振华风光增加了西安研发中心和南京研发中心,8809万元研发投资同比增长88%,高于收入和净利润;同年,公司也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国家专业新“小巨人”企业。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上市做大做强
振华科技、振华新材料、振华风光秉承成熟上市的发展理念,于1997年、2021年、2022年上市。上市后,三家“振华系”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当记者到达振华风景办公楼时,一辆装满家具的大型卡车停在前门,准备前往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沙文生态产业园,距离这半小时车程。
“近年来,公司进入了‘快车道’的发展,现有的生产经营场所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谈到搬家的原因,胡瑞告诉记者,“自2018年以来,振华风景开始规划和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园。目前,公司已完成生产线搬迁。到今年年底,即使所有管理部门都搬到了位,管理部门也搬到了位。”
根据发展规划,振华风景新公园位于贵阳市沙文镇,占地约260亩。一期已开发65亩,包括1.5万平方米的工厂、7000平方米的办公楼、宿舍和食堂。胡瑞说:“由于去年提前完成上市融资,该公司可以建造新工厂,扩大产能,并获得了足够的资金。”。
振华风光沙文集成电路产业园正北,是兄弟单位振华新材料。振华新材料提前完成整体搬迁,已将高智新“黑灯”工厂引入生产。
“在这家工厂里,我们通过全过程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无人干预,全天候、全时间生产,真正满足了‘黑灯’工厂的要求。”振华新材料总经理告诉黔新,公司是中国一些知名电池制造商的重要正极材料供应商之一,引进了最先进的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振华新材料的生产效率。
看着现代办公楼和智能生产线,很难想象这个大型现代国防电子集团来自苗岭山区,包括集成电路、锂材料、电子元器件等重点项目,以及新兴领域。
曾经,三线建设要求选址“靠山、分散、隐蔽”。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过去的优势已经成为“劣势”,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堵塞,三线工厂越来越差。“振华集团也不例外。”杨立明告诉记者,〇当时八三基地21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9%,3万名员工往往无法按时领取工资。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大山沟,也唤醒了〇八三基地。
1997年,振华集团管理层决定叠加资产优秀、产品优秀、人才优秀的企业,成立振华科技,推动其成为贵州省第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随后,振华新材料和振华风光秉承成熟上市的发展理念,于2021年和2022年相继上市。
上市后,三家“振华系”上市公司不仅帮助振华集团摆脱了贫困的“帽子”,还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登陆科技创新委员会后,公司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各种资源更加集中,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为公司的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勇气。”作为一名技术经理,钱新义提到了“技术”,他的眼睛充满了信心。
振华科技作为贵州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在资本市场登陆了26年,也有着深刻的感受。
“特别是2010年,中国电子的加入为振华科技注入了新的发展势头。”杨立明表示,当时,在电子元器件领域,振华科技虽然竞争力还可以,但整体盈利能力较低,长期处于微利状态。中国电子的财务实力和市场地位在中国名列前茅,正好可以弥补振华科技的不足。
时间也证明,回归央企,借助中国电子平台,贵州老国企再次迸发出新的活力。2012年以来,振华科技不断剥离与电子元器件无关或盈利能力低的资产;在利用资本市场的同时,它诠释了从大到强的自我创新。
在过去的20年里,资本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案例一直在这里上演。据统计,振华科技自上市以来已完成4次再融资,总融资超过20亿元。”虽然总金额不高,但每次都至关重要,解决了公司的迫切需要。”例如,杨立明表示,2018年,该公司通过数千万次收购成为国内特种IGBT供应商。
“目前,振华三家上市公司市值均超过100亿元,振华科技最新市值超过400亿元,足以表明振华企业已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杨立明解释说,振华集团在资本市场的布局是“1+4”:“1”是指主板上市的振华科技,“4”是振华新材料和振华风光,以及成都华威和苏州盛科,已成功通过科技创新板会议。“如果‘1+4’计划全部完成,振华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将达到90%。”
愿意鼓励员工:分享发展成果
“我是这个股权激励计划的受益者。”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张杰对此深感感感动。”所有合格的员工都很高兴。这种被公司认可的自豪感激发了每个人日夜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
振华集团老公园延续了传统国有企业一贯的低调风格。中午12点,随着悠扬的音乐,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员工成群结队地走到员工用餐区。
“虽然我们的办公空间很旧,但振华员工有很强的幸福感。许多员工的两代甚至三代都是‘振华人’。”1993年加入振华集团的张杰已经呆了30年了。他告诉记者,许多“老振华人”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是的〇八三基地充满感情。“用我们老领导的话来说,他们奉献了青春、终身和子孙后代。”
“振华以关爱员工而闻名。”几年前,从集团转到振华科技后,张杰主要负责人力资源工作。去年,张杰在一周内收到了1500份简历,宣布只有7个配额。在他看来,振华科技之所以能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是因为除了中央企业背景的“良好背景”外,公司留住人才的有力支撑。
2019年,振华科技首次完成股权激励,向368人发行911.1万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11.82元/份。振华科技董事会秘书胡光文说:“目前,我们的业绩远远超过评估目标,公司最新股价比2019年初的11元增长了8倍多。”。
“我是这个股权激励计划的受益者。”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张杰对此深感感感动。”所有合格的员工都很高兴。这种被公司认可的自豪感激发了每个人日夜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
一线员工的拼搏精神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助力振华科技焕发活力。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振华科技净利润分别为6.06亿元、14.91亿元和23.82亿元,同比增长103.48%、146.21%和59.79%。
就在振华科技完成首次股权激励的同一年,振华风光向89名员工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共发行了735.61万股。“每个人都和公司一起度过了艰难的日子。一路走来并不容易。现在行业已经进入爆发期,我们应该共同享受公司的发展红利。”胡瑞是振华风光从都匀山沟老厂搬到贵阳后招聘的第一批大学生,2005年入职时,月薪只有800元。
振华风光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荣感慨地说:“回头看,振华风光的每一步都很重要,稍有不慎就会跌到谷底。”。
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时5元/股的行权价格到突破100元大关,振华风景股价已经实现了数倍的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能够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胡瑞高兴地说,这也是对“老振华人”多年的解释。
细节见真章。善待员工的企业文化不仅体现在尊重员工的每一个想法上,还体现在实施股权激励,激发员工的“动力”上。
在振华风光的办公室、宣传片、PPT展示页面上,醒目的口号以不同的字体呈现。“短短十个字,不仅包括公司名称和主营业务,还紧密贴合企业形象,非常精致。”胡瑞指着身后一位20出头的女员工说:“这个口号是她想出来的,公司给了她5000元现金。”
在振华科技的一个办公大厅里,挂着一幅毛笔字画,“振华”这个词特别引人注目,似乎总是提醒“振华人”振兴民族工业品牌作为自己的责任。
在贵州,有这样一句好话:黔中大地产业繁荣,三线精神将永远传播。“振华部”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发展的秘密可能隐藏在企业文化的根源中。作为贵州流传的三线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成为第一的品质、奋斗、攀登高峰的精神,善于灵活、勤奋、务实的道德品质,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要忘记努力工作和创新的背景来源。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