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宁,摩根大通:
a股市场拥抱新的变化 海外投资者寻求新的机遇
◎记者 汤立斌
摩根大通第十九届全球中国峰会最近在上海举行。峰会期间,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主任郑振宁在接受《上海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自今年以来,a股市场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海外投资者也在积极寻求中国市场的新机遇。
“2023年,a股市场不断创新,特别是股票发行登记制度全面实施。”郑振宁表示,注册制度改革的本质是将选择权交给市场,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包容,发行定价更加理性,有利于市场选择更好的企业。
郑振宁认为,一系列政策的优化对投资银行的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综合注册制度下,证券公司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充分发挥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作用,帮助企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高定价、研究、销售业务水平,挖掘投资者和企业自身的价值。
试点注册制以来,a股市场退市力度明显加大。根据Choice数据,2021年和2022年上市公司分别退市23家和50家。截至5月底,今年已有8家公司退市退市,约30家公司正在退市。郑振宁认为,正常的退市机制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严格实施退市制度,可以促进资本市场适者生存,净化生态,使资本流向真正发展、促进经济、流动性强的企业。
“从今年IPO发行人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企业约占50%。郑振宁认为,优质企业聚集新经济、新技术领域,符合我国目前的发展定位和产业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复苏,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持乐观态度,投资中国的热情保持不变。他特别提到,近期“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主线的兴起也引起了海外投资者的关注。
摩根大通判断,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首次以净资产收益率和经营现金流为评估指标,将有效激活部分价值风格国有企业标准的估值。该机构还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资者的注意力将回归中国经济复苏和扩张带来的周期性机遇,预计将在2023年底推动MSCI中国指数大幅反弹。
今年以来,外资保持a股流入,前五个月通过沪深股通净流入1700亿元。近五年来,通过QFII/RQFII和深圳股通持有创业板股票的外资市值增长了11倍以上。中国高水平制度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发布并实施了《海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规则》和《国内上市公司海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指南》,更好地支持企业“走出去”。
在“引进”方面,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有限公司最近获准成立,成为第二家外国独资期货公司。目前,摩根大通、高盛等12家外国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桥水、贝莱德等外国私募股权证券基金设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
“可以肯定的是,外资在a股市场仍然非常活跃。”郑振宁重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在许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外资特别关注中国的优质企业。
据了解,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蓄势待发” 以未来为主题,主题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前景、中国市场和外国投资、供应链变化等。峰会汇集了来自世界37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名参与者,包括星巴克、辉瑞等世界知名企业的高管。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