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汤立斌
以科技授权为重点,金融业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系成员李杨在2023年中关村论坛上表示,金融业一直是科技应用的主要领域,利用金融技术改造传统金融是金融发展的基本途径。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础带来了可观的客户需求,使中国在数字银行、平台融资、投资和金融管理、保险、电子支付等领域发展迅速。”李杨认为,下一步应充分发挥场景优势,将数字金融和金融技术创新融入金融业务活动,建立多层次的场景金融服务体系,深化金融功能,进一步探索服务客户的新途径。
李阳认为,有必要加强对金融技术的治理。完善科学监管框架,建立平台经济、数字经济、金融技术机构的垄断判断标准,加强数据垄断的监督管理,注重消费者主权的保护。
李扬说:“要考虑到鼓励创新和规范发展,我们需要谨慎包容的治理体系和机制。”。
论坛期间,证券期货行业网络和数据安全实验室正式获得许可。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表示,证券期货行业网络和数据安全实验室由深交所和北交所联合建设,重点关注数据安全和供应链安全。“这不仅是充分发挥行业科技合力、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支持的积极探索,也是支持深交所和北交所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姚前说。
科技创新离不开优质企业,北交所积极打造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特色优势。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永春在论坛上透露,北京证券交易所将提高效率,明确预期,完善发行和上市准入安排,降低企业上市成本,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市场交易活动,促进高质量企业估值和流动性,实施包容性金融政策导向,进一步促进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巩固新第三董事会的市场培育功能,不断优化市场基础体系。
据李永春介绍,北交所开市以来上市公司197家,其中国家专业新“小巨人”占4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90%以上。总融资规模超过4000亿元。
近年来,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一直贯穿于金融业的优质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未来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表示,一方面,绿色金融为优质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驱动力,引导资金流向“双碳”项目,促进绿色低碳经济转型;另一方面,绿色金融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特色管理开辟了新的轨道,有助于促进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可持续经营能力。
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成果,预计2060年碳中和将带来139万亿元的投资需求。据中金公司估计,2022年中国绿色投资规模达到2.6万亿元,未来五年有望增加16.3万亿元。
中金公司首席运营官楚刚表示,公司积极参与绿色投融资,协助发行绿色债券,投资碳中和相关项目和技术。2022年,中金公司完成绿色相关项目交易规模超过7000亿元,国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近3400亿元。楚刚透露,下一步,中金公司将继续布局绿色金融,加快探索绿色ABS指数、“碳中和”股权指数、ESG债券指数、碳市场交易等新兴业务和产品。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