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巨头喊出来
“不赚钱不收管理费”
打破资产管理行业“旱涝保收”成规
理财巨头喊出来
“不赚钱不收管理费”
◎记者 孙忠
“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招商银行理财最新发行的公募股权产品亮出了新的口号。
招商银行金融管理是一家在国内股票市场布局充分的银行金融管理公司。该公司最近正在发行招商银行价值精选股权金融计划产品。该产品首次提出了“不赚钱、不收取管理费”的模式。
长期以来,资产管理行业一直存在“旱涝保收”现象,无论业绩如何。许多资产管理产品都存在“重规模、轻体验”的问题。招商银行财务管理提出的新收费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投资者体验,而且敦促投资经理稳步发展,为客户寻求合理的收入。
这一举措是否会导致资产管理行业未来更加关注投资者利益需求,改变当前“旱涝保收”格局的变化,还有待观察。
产品净值低于面值,不收管理费
招卓价值精选股权理财计划产品是招商银行理财第五款股权理财产品。根据产品说明书,如果当天产品累计净值低于1.00元(不含),管理人将从下一个自然日起暂停固定投资管理费。直到产品累计净值高于1.00元(含),管理人才恢复收取固定投资管理费,固定投资管理费率为1.50%/年。同时,托管人对理财计划收取托管费,托管费率为0.08%/年。
这意味着,当产品净值低于1元时,招商银行财务管理将停止收取投资管理费,直至净值恢复到1元。
一般而言,股票基金的管理费为每年1.5%,托管费为每年0.25%。
从发行要素来看,该产品属于公开发行的开放式产品,发行规模上限为15亿元,首次投资最低为100元。
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银行金融股权产品首次提出“不赚钱,不收取管理费”的口号,为银行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甚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思路。
招商银行理财表示,该产品投资经理的投资风格相对稳定,积小胜为大胜,这也体现了公司对投资经理的信心。
然而,从产品性能的角度来看,招商银行金融过去的产品在市场低迷时也表现平平。此前发行的许多股权产品尚未站在面值上。
如何逆势盈利?
近期a股市场不佳,招卓价值精选股权理财计划如何逆势盈利?
招商银行金融公司表示,该产品坚持“最佳选择”+“低购买”的投资理念,从工业投资的角度购买股票,以足够低的合理价格购买,通过业绩增长周期,股息稳定改善,结合高股息目标的高质量公司选择,建立超越基准的阿尔法收入。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努力长期持续获得超越基准的投资回报。
招商银行理财在其微信号上透露,该产品拟担任投资经理张颖。招商银行理财内部评价张颖 “网红级”投资专家,心平气和,目标感强。其投资目标的选择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从工业投资的角度来看,公司行业模式良好,质量优良,股息率高;二是追求估值成本性能,以足够低的合理价格购买,构建组合安全边际,追求高胜率、中等赔率,不赚泡沫钱。
然而,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整个产品突出了高股息策略。虽然从长远来看是有价值的,但高股息策略也有一定的波动性。如何提高产品净值,继续站在1元的面值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张颖在本周的路演中说:“目前,市场价值风格比增长风格有更多的机会。在不断寻底的市场过程中,高股息策略是可行的。”。
触动行业的“游戏规则”?
招商银行理财“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做法不仅影响了银行理财行业,也影响了整个大资产管理行业。
晋商银行投资经理孙艳萍表示,对于招商银行的财务管理,这一声明给投资者注入了信心,有助于平衡产品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一致性。
更多资产管理人士表示,此举是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重规模、轻体验”的反思。
“随着市场的不断调整,今年以来,许多资产管理产品遭受了巨大损失,但管理者仍然可以稳定地收取管理费,这让许多投资者更加不满。招商银行的财务管理此举正好回应了市场的质疑。”一位资产管理人员说。
此前,业内很少有“低于面值不收取管理费”的做法,只有一些私募股权基金有类似的创新。2022年,100亿级私募股权东方港对其累计净值小于1元的所有产品免收管理费,直至产品净值回到面值以上。
2022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快公共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积极促进管理者合理利润产品等创新产品的发展”。然而,利润基金尚未成为主流。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股权产品的波动性明显大于债券产品。如果净值低于1元,暂停收取投资管理费是不科学的。
首先,在市场形势不佳的背景下,暂停收取管理费将导致资产管理机构失去收入来源,不利于其研发力量的培养和长期投资。
其次,从招商银行金融管理的整体产品布局来看,股权产品的比例并不高。即使发行的产品性能低于预期,也不会影响其基本板块。但基金公司等资产管理机构主要发行股权产品配置,发行主动和被动产品,不能盲目以是否低于面值作为衡量标准。
“从市场风格的角度来看,一旦股权产品陷入保护净值的理念,操作就会更加谨慎,往往会失去向上的灵活性,当市场来临时,无法赢得指数就会被淘汰。”一位基金从业者说。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