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晴 记者 俞立严
5月18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同日,宝马集团重申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承诺,并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创共赢的新未来。宝马集团宣布,将加快在中国沈阳的投资和扩张,重点关注电动车型的本地研发、生产和电力电池迭代,进一步实施“电气化、数字化、可持续循环”的集团战略,全面融入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宝马集团宣布,纯电动宝马新一代车型将于2026年在沈阳投产。同时,配套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启动,总投资100亿元,规划面积24万平方米,是现有动力电池生产面积的5倍。此外,宝马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本土化全过程开发验证能力进一步增强。
20年前,宝马和华晨成立合资企业时表示,他们对中国汽车市场持乐观态度。20年后,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成长为宝马集团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基地,宝马在中国的投资合作“朋友圈”也显著扩大。在汽车电气化的浪潮中,宝马可能与中国的汽车工业有更紧密的联系。
继续增加在中国的投资
宝马集团生产董事诺德科沃奇博士5月18日表示:“今天,我们高兴地宣布,新一代BMW车型将在沈阳投产,配套的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将全面启动,这将极大地促进我们的业务发展和电气化步伐。”。
“在过去的20年里,华晨宝马一直是宝马集团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从服务客户、创造价值、造福社会、帮助经济等方面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继续扩大在中国的布局,加强合作,积极为中国现代化做出贡献,走向“电气化、数字化、循环可持续”的道路。“负责企业财务的宝马集团董事默尔特也对宝马在中国的下一次投资提出了积极的预期。
回顾1994年,中国首次发布了《汽车工业政策》,首次提出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宝马集团通过汽车进入中国家庭的政策东风,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并开始与中国汽车公司联系。2003年,宝马集团寻找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双方共同成立华晨宝马,各占50%,合资企业落户沈阳。
当时,宝马集团的高管说:“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是宝马集团的关键一步。它将使我们在未来最重要的汽车市场继续扩大我们的职业生涯。”
20年后,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年产能达到83万辆,成为宝马集团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基地。2022年,华晨宝马在全国零部件采购额超过730亿元。与此同时,华晨宝马已连续17年成为沈阳最大的纳税企业。
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表示:“2010年以来,宝马沈阳工厂累计投资近1000亿元。这对宝马、沈阳和整个东北地区来说都是一个非凡的成长故事。
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创未来
“令我们自豪的是,宁德时代等与宝马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在国际市场也取得了成功。中国有句老话:‘路遥知马力,久而久之见人心’。未来,我们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创未来。”戴鹤轩说。
记者梳理了宝马在中国的合作关系,发现宝马与华晨、长城成立了合资企业;在动力电池方面,宝马与宁德时代、易威锂能源、愿景动力等合作。
天眼查显示,宝马(荷兰)控股公司目前持有华晨宝马75%的股份,沈阳金杯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持有25%的股份。股权渗透后,控股股东为百慕大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2022年,华晨宝马改变了以往“五五分”的股权划分。宝马集团已成为华晨宝马的最大股东和第一家控股合资汽车公司的豪华汽车品牌。
一些汽车行业专家曾表示,2022年是合资股比例自由化的第一年,宝马发起了“第一枪”,持股份额较大,表明宝马对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更加乐观。
宝马和长城集团新成立的合资项目光束汽车将于2020年举行启动仪式。据报道,双方将共同开发光束汽车的纯电动汽车,预计未来的MINI纯电动汽车和长城汽车的新产品将在这里投入生产。目前,市场正期待着光束汽车的首次销售。
除汽车合资企业外,宝马集团还与宁德时代、亿威锂能源和远景电力公司签订了100多亿欧元的动力电池需求合同。这三家中国电池公司将在欧洲、北美和中国建造5家工厂。
目前,采埃孚、亿威锂能等知名企业正在加快进入沈阳的步伐,支持宝马新能源车型。宝马预计,该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到电力电池正负极、电解质、隔膜等专业领域。
中国已成为汽车技术研发的沃土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宝马将中国市场视为“家”而不是市场。在“家在中国”的战略下
这一策略可以在光束汽车的新合资项目中看到。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光束汽车项目将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质量最高、创新最具影响力的中外合作模式之一。长城汽车与宝马集团的合资企业是对长城汽车全球化战略的有力支撑,是实力派的强大联盟。据宝马集团财务董事彼得博士介绍,光束汽车将进一步提高宝马的生产能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MINI纯电动汽车。与此同时,MINI品牌也迈出了电气化战略的关键一步。
2022年10月,为加快品牌电气化转型,宝马集团决定将MINI电动汽车牛津生产线迁至中国,因为牛津工厂尚未为电动汽车做好准备,在同一生产线上生产电动汽车和汽油汽车,运营效率不高。光束汽车可以弥补MINI产能的不足。
除宝马外,大众与江淮汽车、国轩高科技、奔驰与北汽集团、富能科技的合作也显示出国际汽车品牌拥抱中国汽车产业链,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趋势。对于海外汽车公司巨头来说,中国已经成为下一代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地位。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