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海晴
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数百亿元资金借助ETF布局a股和港股市场。自4月7日以来,截至5月15日,股权ETF已连续24个交易日获得净认购,总净认购份额超过1000亿份,在a股市场历史上相对罕见。与此同时,ETF的发行也相当火爆。华泰白瑞央企股息ETF触发配售比例。目前,有许多ETF集中发行,预计将为相关行业带来增量资金。展望未来,机构相对乐观,无论是公私募,目前的股票头寸都处于较高水平。
“抄底”资金涌入
ETF已成为资本布局的重要工具。根据Choice数据,自4月7日以来,截至5月15日,股权ETF已获得净认购1084.31亿份。资金呈现出下跌和购买的特点。上周,股权ETF获得净认购超过200亿份。
总体而言,ETF已成为资本流入的关键方向。其中,4月7日至5月15日,股票ETF净认购974.22亿份,《上海证券报》记者发现净资本流入超过800亿元。从资本流动的角度来看,最近调整的半导体、医药和科技创新委员会相关ETF很受欢迎。
具体来说,华夏上证科技创新板50元ETF净认购106.2亿元,嘉实上证科技创新板芯片ETF净认购21.84亿元,易方达上证科技创新板50元ETF净认购15亿元以上。5月12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科技创新50元ETF期权上市。平安证券分析师王伟义表示,这将有助于科技创新板吸引更多资金。
此外,医疗相关ETF净认购221.64亿份,其中华宝中证医疗ETF、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净认购80多亿份。与半导体相关的ETF也迎来了大量的“抄底”资金。国联安中证半导体ETF净认购115.68亿份,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国泰CES芯片ETF净认购超过30亿份。
多个QDII ETF的份额也显著增加。自4月7日以来,QDII ETF净认购110.09亿份,其中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ETF净认购44亿份,博世恒生医疗保健ETF、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F、华夏恒生科技ETF净认购超过15亿份。
一些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ETF被称为资本风向标。最近如此大量的资本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相对乐观的情绪。
ETF新产品发行火爆
最近发行的一些ETF也非常抢眼。5月16日,华泰柏瑞基金宣布,截至5月12日,华泰柏瑞中央企业股息ETF累计有效认购申请份额超过20亿份,基金管理人将采取全程比例确认的方式进行部分确认,确认比例为94.843%。
许多机构也出现在最近上市的ETF前十名持有人名单中。以嘉实国证通信ETF为例,截至4月28日,ETF前十名基金股东包括瑞丰达小福贵私募股权证券投资基金、春达蓝宝石16号私募股权证券投资基金、春达蓝宝石24号私募股权证券投资基金等。
还有许多ETF正在发行。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共发行了9只股权ETF,其中5月15日,汇天府基金、广发基金、招商基金均有中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产品销售,单ETF募集规模上限为20亿元。
更多的新产品准备就绪。自5月以来,基金公司密集报道了许多新的ETF产品。例如,5月15日,中国证监会网站披露,华泰柏瑞基金报告了华泰柏瑞中国证券交易所A股ETF,这也是市场上第一个跟踪中国证券交易所A股指数的ETF。此外,平安基金还向平安国证2000ETF报告,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向中国证券香港证券交易所汽车行业主题ETF报告,华夏基金向中国证券综合指数可选消费ETF报告。
机构在波动中提高位置
除了资金的温暖,机构最近的投资运作也显示出更积极的信号。据私募排网统计,截至5月5日,私募股权头寸指数为80.33%,近90%的私募股权头寸超过50%。从规模上看,100亿股私募股权头寸最高。
公募基金也在市场波动中增加了股票头寸。据天丰证券估计,截至5月12日,普通股票型基金头寸中位数为88.7%,较5月5日估值上升0.8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基金头寸中位数为85.4%,估值上升0.8个百分点。
谈到对未来市场的看法,长城数字经济基金经理韩林表示,他对工业发展和a股市场的后续表现持乐观态度。“我们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复苏的力度。目前,高频数据指向弱复苏,市场流动性环境相对温和,这相对有利于a股估值的提高,特别是对于重视长期增长的科技增长板块。”
就香港股市的相关投资机会而言,博世基金认为,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香港股市企业的利润将从触底转向向上扩张。第二季度,美元流动性仍存在不确定性。建议在海外高波动场景下关注高股息国有企业和贵金属板块的防御价值。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