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证券时报》 邓雄鹰
保险公司的财务报告正在“颠簸”——同一家保险公司去年亏损超过100亿,今年盈利超过100亿;资产重新分类后,综合投资回报率迅速上升
《证券时报》编辑对上市保险公司的财务报告和70多家寿险公司的最新偿付能力报告进行了梳理,发现随着保险业进入新会计准则的转换窗口期,财务数据的变化加剧,呈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
准则切换净利润波动大
一家人身保险公司的一位高管告诉《证券时报》编辑:“我们还没有实施新的标准,预计明年下半年将开始试行。”。
上述高级管理人员提到的新标准包括企业会计标准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测量(以下简称“新金融工具标准”)和企业会计标准第25号-保险合同(以下简称“新保险合同标准”),统称为新会计标准。
自2023年以来,上市保险公司已转移到新标准,而非上市保险公司将从2026年开始实施新标准。目前,保险公司正处于新旧标准的转换窗口期。由于会计准则的转换步骤不一致,保险公司的财务业绩也存在重大差异。
根据《证券时报》编辑整理的保险公司最新偿付能力报告,除上市保险公司子公司外,今年还有7家非上市保险公司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这些保险公司完成标准切换后,利润大幅增加,其中5家为107%~10281%,另外2家实现了大幅亏损。
以中国邮政保险为例,公司在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08.12亿元,与去年同期亏损103.75亿元相比,不仅实现了巨大的亏损,而且实现了巨大的利润。除了提高质量和效率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新保险合同标准的影响。
长期以来,负债端准备金的计提值一直是影响个人保险公司净利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旧标准下,债务评估的折现率使用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收益率曲线的变化影响计入当期损益。例如,由于750曲线的持续波动,2023年中国邮政保险的准备金分阶段大幅增加,影响了2023年112.1亿元的会计利润。
与旧标准不同,新标准采用即期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折现率,收益率曲线的变化影响所有者权益。除准备金计量方法的变化外,保费收入的确认、计量和金融资产的划分也会影响相关公司的年度净利润指标。
对于尚未使用新标准的保险公司来说,利率下降带来的财务数据波动压力更为直接。目前,10年期国债利率接近2.08%,较年初2.55%下降约47个BP。由于没有切换到新的标准,利率曲线急剧下降带来的准备金增加也直接反映在当前的损益中。由于经营层面的挑战,上述高管所在的人身保险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结束了连续几年的盈利,转而亏损。
由于不同公司在标准切换时选择了不同的策略,相关保险公司的利润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干扰了行业的比较分析。
两个收益率指标相互偏差
在今年的人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中,综合投资收益率的快速上升是另一个突出变化。
根据国家财政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保险公司年化金融投资收益率为3.12%,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7.16%。其中,个人保险公司年化金融投资收益率为3.04%,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7.30%,今年以来两大指标不断偏离。
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反弹带来了更好的投资浮动利润,另一方面,它与债券资产的重新分类和新旧会计准则的转变有关。
除了一些已经实施了新金融工具标准的保险公司外,尽管许多保险公司自去年以来仍然实施了旧标准,但他们选择重新分类债券——从“持有到到到期”(HTM)改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FS)。前者以摊余成本法入账,后者将公允价值浮动盈亏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据“13个精算师”统计,到2023年底,共有16家保险公司将HTM资产改为AFS,今年有11家公司将HTM资产改为AFS。虽然实施资产重分类的公司仍然执行旧的会计准则,但本质上与更强调市场价格计量的新金融工具准则非常接近。
重分类实现后,相关保险企业的综合投资收益显著提高,有利于偿付能力的表现。以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为例,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率为5.90%,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1.79%。据披露,该公司近三年平均综合投资回报率为4.62%。从偿付能力来看,2023年底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5.34%,今年第三季度末已增至108.83%。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有很多原因。除了增加4.98亿元以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原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国债,重新分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提高了其他综合收益。
一些保险投资者告诉《证券时报》,利率下降导致部分股票资产在偿付能力报告口径下被低估,即持有到期的长期债券,其市场价格的上涨没有反映在报告中。债券将持有到期的债券重新分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后,以市值法计量,不仅提高了综合投资收益率,而且相应增加了总资产和净资产,从而提高了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和财务表现。
外部波动加剧不确定性
除了在标准转换过程中释放一次性利润外,新标准下保险企业财务报告受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也显著增加。
今年前三季度,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保险、新华保险五大保险企业净利润达到3190亿元,同比增长78%,创历史最高。其中,中国人寿保单季度利润飙升20倍,中国人寿单季度利润飙升17倍。
上市保险企业利润大幅增长是资本市场复苏带来投资收益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新标准是保险企业第三季度业绩“惊人”的重要条件。
在新的金融工具标准下,更多的金融资产被分类为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化计入损益),导致上市保险公司的净利润和净资产波动较大。与此同时,利率下降导致了分类为TPL的债权资产的上升,再加上价值股票轨道的早期布局,这部分资产在今年前三季度获得了良好的回报,从而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
除了净利润的变化,一些保险公司的净资产波动也值得关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华保险实现母公司净利润206.8亿元,同比增长116.7%,创下同期新高。与此同时,该公司的净资产也有所下降。第三季度末,该公司的母公司净资产为910.39亿元,较去年年底下降了13.4%。
在执行新标准的非上市保险公司中,一些公司的净资产也有所下降。《证券时报》编辑统计的保险公司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已切换到7家新标准的非上市人身保险公司,其中4家净资产缩水。
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认为,新标准实施后,上市保险企业的核心财务和股息指标呈现三个“更不确定”:一是净利润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投资服务业绩驱动的短期利润增长偏离未来利润增长的压力;二是净资产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高净利润增长偏离低净资产增长;三是股东股息率的不确定性增加,在新资本监管规则下,偿付能力受到压力,或影响股东回报的稳定性。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