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尚伃
“单独、客观性、公平公正、谨慎”是证券公司公布券商报告的原则。
或者为了能蹭热度、蹭热度,又或者是有别的要求,前不久券商行业不断涌现极少数“风水专家”,运用天干地支五行、阴阳五行等基础理论对市场趋势开展判断,该行为引起了管控及市场的高度关注。
不断严厉打击
券商报告违规行为
2月24日,中国证监会对其《关于严厉打击风水盲测股市动向的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大会第6178号提议)的回应中指出,一贯重视对公布证券研究报告个人行为严格监管,设立了基本上完善的制度制度和监管制度,并继续强化日常监管稽查,着力提高证券研究报告业务流程质量与合规管理水准。
中国证监会表明,管控在实践中,发觉一部分证券分析师、证券投资顾问运用天干地支五行、阴阳五行等基础理论对证劵及证券市场行情走势展开分析、预测分析或者提供投资价值分析服务项目,背离了公布证券研究报告单独、客观性、公平公正、谨慎的原则,违背了法律法规和有关从业标准。
《证券日报》新闻记者汇总了多起经典案例,案例一为2021年12月份,江西省证监委对国盛证券及研究所研究员刘富兵各自实施了出示警示函、监管谈话等监管方案。江西省证监委强调国盛证券《天干地支在择时中的应用初探》调查报告运用天干地支五行纪历分析股票市场行情走势,研究思路经验不足谨慎,研究结果不客观科学合理;案例二为2022年3月份,深圳证监局对安信证券汕头市子公司及投资顾问陈南鹏各自采用出示警示函、监管谈话等监管方案。深圳证监局同时指出,安信证券投资顾问陈南鹏根据企业微信群发布《仁者无敌——2022中国股市预测》且被分享,相关预测对这个行业、销售市场的留言建议不审慎,将个股依据五行属性归类展开分析,投资价值分析不具备有效根据。
对于卖方研究诸多乱相,有证券公司人员向《证券日报》新闻记者表露,“这类‘风水学、风水玄学科学研究’可能出现一定市场的需求,因此会一直有部分卖方研究机构与相关负责人正在做。但风水玄学预测分析类研究方向背离了‘研究思路技术专业谨慎、研究结果具备有效根据’的基本原则,绝大多数券商公司科学研究单位是不可以发生风水玄学预测分析类研究方向的。”
中国证监会表明,对焦“建制度”主线任务,在法律和行政规章、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自我约束标准三大方面,不断完善券商报告交易规则管理体系。下一步,中证协将于相关自我约束标准修定中进一步指出,严禁公布运用风水玄学预测股市类调查报告。
领域“科学研究力”
待进一步提升
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证券公司科学研究业务流程正面临着重构,现阶段已有超过90%的证券公司以一级部门的方式进行科学研究服务项目,提高“科学研究力”变成证券公司核心竞争优势之一,而证券公司科学研究服务项目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据《证券日报》据了解,现阶段券商研究所对行业分析师的考评主要是由合规管理获客、客户反馈、提成派点、任务量和调查报告质量和对里业务研究适用等数据组成。“领域太‘卷’了。”有证券公司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一部分投资分析师或者为了尽快“爆红”,公布“风水学券商报告”“风水玄学券商报告”等蹭热度的研究方向,但是总体来看在业内只是少数。
一直以来,业内绝大部分投资分析师都十分勤恳,投身科学研究源头,还有另外券商研究所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说,“除开工作日内,哪怕是礼拜天都是在提前准备汇报、网络会议、跑客户。”
近些年,证券公司科学研究业务流程获得迅速进步,投资分析师总数稳步增长。中证协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研究及机构销售工作人员同比增加超出15%,平均人数83人,15家证劵公司研究及组织产品销售人员配备超出200人,17家证劵公司在100人至200人和人之间,12家证劵公司在50人至100人和人之间,30家证劵公司在20人至50人和人之间,31家证劵公司在20人之下。
目前为止,中国券商分析师数量已增加到3990人。但是,股票注册制对证券公司探索的“资产定价”及其“价值发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科学研究服务水平仍需要进一步提升。为了能客观性体现证券公司公布券商报告业务开展情况,推动公布券商报告业务流程持续发展,中证协曾一度摸排证券公司“科学研究力”。
下一步,中国证监会表明,将强化措施、密切配合,促进提升券商报告领域合规管理水准。持续推进公布证券研究报告监管执法和自律管理,严厉查处运用天干地支五行、阴阳五行风水住宅预测股市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保养市场监管和投资者合法权利。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