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琪
此前,中央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在下一阶段具体现行政策构思层面,《报告》明确提出,“不断充分发挥政策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撬起有效投资。”
“政策开发性金融专用工具在确保关键企业融资、加快构建实物工作量、扩大有效投资、平稳经济发展股票大盘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光大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说,《报告》中这一说法说明,政策开发性金融专用工具将进一步适用基础建设撬起有效投资,并充分运用有效投资对平稳经济发展大盘主导作用。
上年6月底,中国人民银行适用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自开设金融衍生工具,经营规模共3000亿人民币,用以填补包含新基建等在内的重要项目资本金,或者是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术。上年8月24日,国常会明确提出,在第一批3000亿人民币金融衍生工具已落入新项目的前提下,再加3000亿元以上信用额度,并提高中国进出口银行做为金融衍生工具适用金融机构。
在多方努力下,金融衍生工具合理适用基础建设、助推平稳宏观经济政策股票大盘。国家发改委资料显示,截止到2022年11月底,政策开发性金融专用工具两批总共7399亿人民币资产已经全部推广结束,鼓励的2700多个项目所有开建,强有力可以补充重大项目建设自有资金。
据中国统计局资料显示,2022年全年基建投资提高9.4%,较2021年提升9%;上年在我国新开工项目方案项目总投资比上一年提高20.2%,增长速度持续4月超出20%。
在平安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起来,促进消费、扩投资是在今年的稳经济的重要引擎。他对于《证券日报》记者说,最近全国各地项目投资加仓使力,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预估一季度基本建设将保持10%至15%增长。在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的前提下,各省市也全力支持公司进行技术创新,相关投资有望持续高增,全年度加工制造业投资增速或达10%上下。
“为保证项目投资保持高景气度,政策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使用适用功效将进一步发挥。”温彬说。
针对如何有效运用政策开发性金融专用工具扩大产能,加快构建实物工作量,周茂华觉得,将来全国各地需积极主动贮备完善新项目,提升项目管理和部门间现行政策融洽,从理清项目运营界限和提高投资效率层面切实,提高政策开发性金融专用工具水平。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