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全以环评制度为主体的源头预防体系,推进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更加严格的车用汽油质量标准,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加快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问题,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全国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5%,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开展河湖水生植被恢复,氮磷通量监测等试点,完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和排放量计算方法,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工作,加强黑土地保护,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
2、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督促营运单位落实全面核安全责任,增强河湖自净功能。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珠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
3、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按照有关规定表彰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土壤污染面积较大的100个县级行政区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示范,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洁取暖需求,依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处置等环境违法犯罪,维护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完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开展片区管网系统化整治,以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并纳入全国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4、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挑战,东北地区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和采暖燃煤污染治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深化区域执法协作。
5、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保卫,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出台更加严格的标准,重点海域水质优良比例比2020年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
1、化工等行业参照重点区域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提高污染治理的针对性。加强组织实施,推进城市生态修复,推动以草定畜。
2、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健全中央和省级两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制。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不得开工建设与风险管控和修复无关的项目,有效恢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依法严厉打击不落实应急减排措施行为。
3、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继续打好一批标志性战役,加快生态环境领域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加强船舶港口,海洋垃圾等污染防治。
4、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内地块的准入管理,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机构列入政府行政执法机构序列,加快发展气候投融资,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有效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煤化工产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5、各级政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制定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黄河干流上中游,花园口以上,水质达到Ⅱ类。大力发展公铁,铁水等多式联运,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