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勇
我还在学徒工和工作阶段,惠得安徽徽州瓷器髹饰手艺之释尊,根据对中国文房四宝的艺术修养,建立自己的研修“文房四宝瓷器”方位,致力于将加工工艺髹饰手法、传统造型、应用性结合在一起,保证著作具备文化价值的同时还有高度实际意义。针对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我也在不断地发掘、梳理与还原最传统的加工工艺手法,期待在原有的中华传统文化前提下,应用当今审美观,授予著作新的活力,且可以符合当下的文化生活。
20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毕业于铜陵市加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后安排到铜陵市漆器工艺厂学习培训安徽徽州瓷器装饰手艺,是由老师傅严格的教给与不厌其烦的操习,练就了“气功心法”。并没有三五年的磨炼是非常耐看生漆的。其实现在所使用的漆品是以漆厂选购的,在使用、质量上面有很大程度上提升,例如稀释液方式、附着力能、漆品色彩上,也都得益于当代原材料发展与便捷。
来说说清漆吧,我们都知道,数千年至今人们对于瓷器的第一体会,便是红与黑,九十年代至今才会有黄、白和蓝的清漆。古时候生漆,除黑推光漆所施加黑历史为氢氧化亚铁(碳酸氢钠与硫酸铝浸洗物)和红(朱砂石入漆的真实度非常好)之外,是添加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而得到色彩,都因为和漆的融合造成化学变化(发暗),大大的壮烈牺牲所期待的色彩,而现在很多人所使用的清漆的色浆,基本都是采用有机颜料,与生漆并没有化学变化,因此真实度极好。
我也不甘于“平明亮”工艺方面,反而是科学研究、探寻、发掘,写作意味着时期审美意识的瓷器佳作,自然,也无法摆脱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便是社会风尚演变而汇聚而成一种反应中华民族特性和面貌的历史文化结合,是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各种各样政治文化、工具理性的整体主要表现,必须承袭下来。不然,就难以反映我们自己的民族化。
(创作者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别安徽徽州瓷器髹饰手艺非遗项目地市级文化传承人。)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