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2月22日电京津冀协同发展9年,交出了一份沉重的成绩单。数据表明,2022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GDP提升10万亿,按市场价估算,是2013年的1.8倍,地区总体水平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的蹄疾步稳。
总面积21.6万公顷、有着1亿人人口数量的京津冀,地域相连、人缘人品相亲约会,地区一体、文化艺术一脉,具有有机融合、融合发展的纯天然基本。2014年2月26日,习总书记组织召开座谈会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明确提出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点战略。
9年以来,习总书记亲身策划、亲自部署、亲身促进,这一战略持续向纵深推进,京津冀地区地面果实累累、气象一新。依据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统计局数据信息,北京市、河北省GDP超越4万亿数量级,均是4.2万亿,各是2013年的2倍和1.7倍;天津市做到1.6万亿,是2013年的1.6倍。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展战略四个率先跨越的重点区域之一,都是牵着纾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牢牢”的关键所在。于北京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关键产业链延伸到天津市、邢台市、河北张家口等地区,不仅改善了供应链管理合理布局,还进一步开启了销售市场。
在纾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前提下,三地借助便捷的交通优势,全产业链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津冀产品研发、河北省生产制造,北京市产品研发、津冀转换的小故事愈来愈多。资料显示,2022年,天津市吸引住京冀投资总额1989.4亿人民币,河北省承揽津冀转到企业4395个,2014年至今总计转到4.39万只,当中近八变成北京市转到。
重点区域加快协作,“轨道上的京津冀”主架构产生,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规划“两翼齐飞”,交通出行、绿色生态、产业链、公共文化服务首先提升,一桩桩进度振奋人心。
在联动发展指引下,京津冀地区三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新起社会经济发展。在2022年第四批“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中,京津冀共535家,占全国比例12.3%,科技创新主体发展发展壮大。
资料显示,2022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超四成、天津市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达14.2%、河北省高新科技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的比重为20.6%,业态创新继续升温。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