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苏向杲
伴随着债券市场转暖及金融机构理财产品赎回工作压力缓凝,银行理财破净率不断下滑。银河证券固定收益精英团队2月12日公布的数据表明,截止到2月10日,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破净率维持下跌趋势,由2月3日的11.9%下降到2月10日的10.8%。这已经是持续第六周(去除新春佳节)出现下滑。
破净是指理财产品净值小于1元,破净率是指破净投资理财产品总数占投资理财产品总数的占比。理财新规后,银行理财的破净率与市场变化、投资人赎出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就将来破净率发展趋势,采访人士认为,短时间破净率再度大幅度上升的几率比较小,但从长期来看,投资理财负的反馈效用所导致的“螺旋状”赎出状况可能长时间存在,且会经常出现,其很有可能会不断引起理财产品净值起伏。
“螺旋状”赎出状况
将会持续发生
“螺旋状”赎出状况为:债券市场/股市大跌—投资人赎出—组织迫不得已售卖财产—销售市场连续下跌—投资人再次赎出。
该状况曾经在上年2次引起投资理财产品规模性破净,且第二次规模性破净一直沿用至今。去年第一季度,股债双杀,投资理财产品破净率逐渐提升,上年3月中下旬做到分阶段高些(16.4%)。上年二季度、三季度,债券市场转暖,股票市场修补,理财产品净值回暖,破净率下降。上年11月份、12月份,债券市场调节累加股市大跌,12月20日破净率升到22.7%。
在业内人士看来,“螺旋状”赎出状况将会持续发生。冠苕资询创办人周毅钦对记者表示,投资理财负的反馈效用所导致的“螺旋状”赎出状况可能长时间存在,且很有可能每年都会发生,出现的频率或高过证券基金。主要因素有如下四点。
最先,在投资者结构层面,银行理财和证券基金二者的投资者结构各不相同,公募基金产品以机构客户为主导,银行理财以投资者为主导,这就导致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市场很容易出现从众效应。
次之,在用户股票投资风险层面,近些年,银行理财产品顾客投资风格趋于传统,但银行理财仍然以追求完美高杠杆和绝对收益的思路为主导,二者之间本末倒置。
其次,在产品种类领域,银行理财大多是以敞开式、低安全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导,且各理财公司投资建议相对高度类似,这就会产生趋同化效用,即投资人中低风险、开放性的选购喜好和理财公司不断发展的利率风险的监管难度系数之间形成背驰。
最终,在交易结构层面,投资人针对基金净值变动的心态愈来愈趋向传统,而银行理财产品项目投资端以市值法估值的债权类资产规模在不断发展,且信用债投资跑道拥堵,这构成了新矛盾。
上海市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亦对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发生破净一方面与市场变化相关;另一方面也与理财净值化、资产管理转型发展尚未完全完毕等相关。从股票投资风险层面看,投资人短期内股票投资风险并没有提高,但产品风险逐渐有形化,造成银行理财产品发生供需失衡。
除此之外,在民生理财首席总裁张昌林看起来,2022年11月份证券市场波动范围和以往对比比较强烈,可是却绝对收益转变看,其起伏水平与金融市场、股市对比其实不算大。往往引起焦虑,除开投资人对起伏的理解接受度不太高之外,更为重要原因在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产品矩阵、构造、风险与收益精准定位亟需提升。现阶段银行理财中,80%以上是1周期和1年之内期限商品,以3个月到6个月是主力军时限,而银行理财产品拥有债卷经营规模超20万亿,所持有的信用债规模占整个信用债市场金额的30%。银行理财产品集中化合理布局这般短期限商品,非常容易对证券市场起伏导致放大效应,使之波动范围相较于商品时限显著较高。
理财公司投教之途
仍面临比较大考验
亲身经历上年2次投资理财产品大规模破净以后,金融机构及理财公司逐渐调节市场营销策略,并更加重视规模性赎出对净值的危害,多名专业人士已经从经营模式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提议。
周毅钦表明,一是,提议组织提升密闭式商品发行,近些年密闭式商品募资经营规模占有率持续下降,照此发展趋势,未来经济产品构造很有可能比较畸型。二是,提议加强对“业绩基准”严格监管,最近中银协已有些行为。三是,加强投资讲座,包含业绩基准、风险承受度、基金净值起伏、长线投资等四方面。
张昌林提议,一是重归短中远期不一样产品风险精准定位。二是减少短期内产品收益预估,进而实际性减少短期内新产品的杠杆比率。三是对于中远期不一样安全风险商品,事前设置风险收益特征,严格做好起伏管理方法。
曾刚表明,最先,银行或理财公司要谨慎拓展业务,不求体量的过多扩大,开发设计适宜顾客股票投资风险特点的商品,根据企业股票投资风险强烈推荐合适的产品。次之,提升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压实客户基础。其次,以适度的形式操纵产品净值起伏,搞好减仓管理方法。
农银理财首席总裁段兵觉得,现阶段顾客仍无法接受银行理财亏本,乃至无法接受盈利不达预估。除此之外,银行理财产品顾客更偏重于将投资理财产品做为现金管理业务专用工具,欠缺长期性投资方法。理财公司的投教之途依然面临着比较大考验,应根据银行业客户群特性,创建融入银行理财产品的投教管理体系,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较好的客户基础。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