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新
人山人海的售楼部、盖满“售完”印戳的销控表、压缩盘劲销2000套宣传海报、撤销3个点折扣优惠的预告片……这也是“罗定三月”房地产从业人员的朋友圈里的繁华。
近日,北京市、南京市、苏州市、昆明市等地区好几个新楼盘“发话”或者已经变相涨价,撤销折扣优惠、不会再送车位、全程上涨市场销售平均价等响声此起彼伏。虽然相对性2月份CPI的涨幅而言,一部分房地产商下达到房产项目涨价通知函算不上激进派,但当下的大环境中,上市房企盲目跟风价格上涨心理状态并不可行。
自然,房市确实是在恢复。中国统计局资料显示,2月份,70个一二线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市场价格环比上升大城市分别为55个和40个,比前月各自提高19个和27个。而据中信证券券商报告表明,TOP20、TOP50、TOP100房企的2月份销售总额同比增长率分别是134%、113%、98%。
各地新楼盘涨价背后逻辑性也是根据房市恢复,但这并不代表房地产业进到“全方位上涨”安全通道。一部分关键一、二线城市房屋交易人气值提高,通常是房贷利率下调、减少房贷首付比例等举措不断获得提升,那时释放出来的利好消息数据信号正逐渐传导至销售市场端,转化为这时的具体交易量。还有一个状况非常值得长期关注,大部分三、四线城市买房者观望情绪依然深厚,当地市场并未摆脱“横盘整理”环节。
鉴于此,小编认为,时下房市整体趋稳,但结构型特征明显。“一房难寻”与“很少有问津者”的楼盘同现,部分恢复并不意味着全方位转暖。更为关键的是,“房住不炒”核心理念已深得人心,2022年商品房销售总额同期相比下跌超26%,房子价格单侧上涨时期早就完毕,行业增速显著变缓,买房者日趋客观。
在这么淡市里出现“热卖”状况,地产商一味盲目从众价格上涨并不是脱困灵丹妙药,亦并不是持续发展的长远打算。反过来,迫切价格上涨可能错过最佳去化潜伏期,使企业现钱逆流水平再一次挫败,深陷处于被动。这时,地产商更应当理智解决,乃至需当心行差踏错市场销售连接点而可能会引起的缠身之痛。
最先,销售市场仍存在可变性。一方面,累计市场需求的聚堆释放出来,能不能长久尚未可知。另一方面,在长期观望情绪和房地产业调节环境下,买房者自信心尚未完全修复。时下真正意义上的买卖主力军是来自于性价比最高的新项目,价钱依然是打动买房者敏感神经的关键因素,价格上涨有可能会吓跑一部分买房者。其次,项目投资端土地出让并未全方位升温,今年前2个月,全国各地房企拿地排名十强名单里,华润地产、越秀地产、建发房产等国企占有七席,民营企业摘地意向依然不景气。
次之,缩表市场出清还在继续。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偿还债务高峰期还没翻过来,不尽快地恢复运营造血功能仍存在违约风险,加速推货、提高去化,冲销量抢收仍然是重中之重。小编提议,地产商要保持心态,因时制宜、因企施策地灵活调整营销和价格策略,丰硕现金流量还钱挽救社会信用体系,搞好“保交楼”工作中控住顾客满意度……要护着在房地产后半场谋出路的“火源”。
总体而言,地产商要充分认识“稳土地价格、稳房价、稳预期”仍是主旋律,要以回款为第一要务。抢收逆流的资金,不论是用以创建本身稳步发展的会计“网络防火墙”,或是抓住机会完成财产换仓去投更加好的新项目,保持稳步发展和弯道超越,皆应致力于探寻新商业模式,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