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数字货币试点以来,已广泛应用于批发零售、餐饮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
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数字研究所”)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扎实开展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的文章,指出截至2022年8月31日,15个省(市)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量为3.6亿笔,额度为1000.4亿元,支持数字货币的门店数量超过560万家。
文章称,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在建立支持智能合同使用的生态方面具有信任、交换和后发优势,有利于提高交易透明度和资本管理的智能水平,降低清算和合规成本。目前,数字货币智能合同已成功应用于政府补贴、零售营销、预付款管理等领域。
基于智能合同的预付资金监管案例
2022年5月6日,福田区政府与深圳建设银行联合举行了中国第一个数字货币教育培训机构预付款平台发布和签署仪式。深圳建设银行与第一批合作教育培训机构签署了数字货币合作协议。据移动支付网络报道,这是中国第一个数字货币预付款消费平台,其核心是通过智能合同等技术处理预付款消费基金的监管问题。
5月25日,海南工商银行与中国周边地区合作建设的首个数字货币预付资金监管系统启动。该项目还利用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的技术优势,缓解预付消费中的资本安全问题。
11月18日,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预付消费监管和服务平台和龙华区预付消费试点启动会议在海口举行,意味着基于数字货币的预付消费在海南正式实施。
7月30日,在2022年全球数字经济会议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商务中心区信息链科技有限公司、交通银行北京三元支行、朝阳区厚海培训学校共同签订了《朝阳区预付款基金存款管理服务合同》。其共同推广的“数字货币基金存款管理模式”正式实施,成为北京第一个数字货币智能合同授权教育培训领域预付款基金管理的经典案例。
8月下旬,在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和成都金融局的指导下,中国银行四川分行与成都龙泉驿区教育局、成都天府通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以数字货币试点为契机,推出“龙泉教育培训”智能合同预付资金管理产品,打造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资金全流程监管平台。
11月11日,由深圳市光明区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局、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深圳市光明区陈奥文化体育旅游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光明区体育消费数字货币智能合同平台是区块链技术在文化体育旅游消费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智能合同等技术对预付消费资金进行智能监管,提高线上线下文化体育消费智能服务质量。
总的来说,这些数字货币预付资金监管案例充分利用了“智能合约”的优势。在区块链底层技术的保障下,预付资金流动受到智能合约的约束,从而达到监管的目的。
具体来说,客户通过上述进入相关平台或系统的业务进行预付充值支付后,预付充值资金不会在第一时间全额到达业务,而是通过智能合同在监管平台上“冻结”。消费者在业务产生实际消费后,根据实际消费情况扣除预付款金额,并向业务发放资金核销。由于业务停止经营等情况,客户申请预付款退款时,平台可实现未核销金额的快速原路退款,有效防范收款后商户违约“逃跑”的风险。
由于预付费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商家卷钱跑路的情况,数字货币的智能合约技术自然适应,通过“一课一销,无退款”的核销方式充分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数字货币智能合同需要建立生态合同
通过智能合同实现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能,在保证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根据买卖双方约定的条件和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对于数字货币来说,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确实是其最大的优势,未来智能合同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大。然而,“智能合同”只是数字货币的技术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应成为整个数字货币生态的焦点。
此外,“智能合同”作为一种机制技术,具有自动履行、不篡改、开放等特点。与传统合同相比,智能合同缺乏相应的灵活性,难以修改或修改。
对于数字货币的预付款应用程序,“智能合同”确实可以带来资本监管的优势,但智能合同需要生态系统的建设。一方面,运营机构需要与多方合作建立合规的系统平台,另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商业资源来促进其运营。
9月2日,数字研究所优势穆长春在2022年中国国际投资年度论坛上表示,数字货币智能合同不仅要满足智能合同本身的“一致性、可观察性、可验证性、隐私性、自强制性”特点,还要充分发挥数字货币体系的业务技术优势,更好地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
他认为,随着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合同的技术运行条件不再是障碍,智能合同的广泛应用更多地取决于建立一个可信、开放的生态系统。
此外,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智能合同的立法和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在立法方面,智能合同的法律定位和操作规则没有专业的法律制度,其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没有产生完善的监督机制,如简单应用现有的民商法律法规,可能无法发挥自动执行的特点,从根本上削弱数字货币智能合同的吸引力。
因此,穆长春还表示,数字研究所将与市场机构合作,加快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生态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同作用,完善相关业务规范和标准体系,制定合规审计机制,研究与相关部门的司法联系安排。
预付资金监管的关键在于“统一”和“互通”
数字货币的“智能合同”技术确实可以带来资本监管的优势,降低经济行为的绩效成本,优化商业环境,促进数字经济的深化发展。
但就数字货币的预付款应用而言,技术只是一个基础,关键在于如何着陆,如何让企业更容易接受,让客户更容易使用。
从上述数字货币智能合同基金监管案例可以看出,目前智能合同基金监管更多地应用于预付行业,包括教学培训、文化体育旅游等。但随着相关应用的增加,未来平台是否会相互竞争和兼容,如何解决不同平台之间的交流问题,如何确保客户的统一使用体验?
对此,穆长春曾表示,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在建立支持智能合同应用的生态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其中,“交流优势”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智能合同系统与外部系统的交流,二是运行环境的交流。智能合同服务于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经济行为。只有实现运行环境的交流,才能保证合同模板的实用性,实现一次开发和跨机构的多次重用。
那么,智能合同的框架是否在合规范围内,是否具有合法性和一致性呢?未来如何确保客户的统一使用体验?
据移动支付网络报道,上述“龙泉教育培训”智能合同项目是在数字研究所最新发布的智能合同框架下购买预付卡、生成智能合同、预付卡验证、退款、查询等功能。我们不知道其他项目是否遵循数字研究所的智能合同框架,但为了确保未来平台的沟通和合规性,需要统一的智能合同框架模板。
今年9月,数字研究所在2022年第二届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发布了数字货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商品——“元管家”。“元管家”在数字货币钱包上签订了智能合同,为防止企业挪用资金、保护用户权益提供解决方案。
在选择数字货币智能合同进行预付资金管理的情况下,运营机构根据预付资金对应的产品或服务内容、预付资金结算模式、违约条款等经营模式,选择合同模板,安排在可靠的环境中。
当消费者实际完成消费时,商家发起智能合同的执行请求,检查智能合同是否符合约定的执行条件。只有符合条件的,才能将预付款转移给商家。客户可以在数字货币应用程序中看到每个资金账户的细节,商家也可以通过运营机构的服务渠道看到预付款的实时状态,方便业务安排。
因此,“元管家”的发布是控制智能合同预付款管理的积极尝试,也是保证未来客户统一感受的关键。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