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淘宝(或“天猫”)提出“双11”概念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上购物节逐渐成为电子商务领域的活动,但在购物节期间,相关方披露的数据和内容成为良好的“窥探变化”窗口,如总成交量、不同细分类别、不同平台、单一企业、快递数量等,当然也支付相关数据。
然而,今年,支付相关数据似乎完全“哑巴”,没有人说过。2022年的“双11”,关于支付,大概可以找到以下几点:
近400万天猫客户体验到37家银行提供的分期付款免息金融服务;
京东用户使用数字货币的消费额度达到5亿元,同比增长25倍以上;
11月10日20时,京东在15秒内支付了超过1亿元的交易金额;
支付也是“绿色计算”,蚂蚁集团通过“绿色计算”技术节约153.8万度电;
略...
在业内人士看来,更具体、更有趣的支付数据似乎随着“双11”总成交额的消失而消失。
消失的交易量,消失的支付数据
双11结束后,很多人期待天猫公布2022年“双11”总成交额,这显然是整个购物节最受关注的指标。但天猫今年不再公布总成交额,这也是自2009年启动以来首次不公布“双11”活动。
对此,天猫表示,2022年“双11”稳中向好,交易规模与去年大致持平。
假如用“低情商”翻译一下:2022年天猫“双11”成交量与去年相比没有增长,甚至可能略有下降。
如果按照中国投资者“即使不好也不坏”的思路:天猫“双11”总成交额肯定,无疑暴跌!
除了天猫,另一家电子商务巨头JD.COM今年也选择不公布“双11”的营业额。不同的是,JD.COM仍然表示,今年的“双11”创造了新的记录,与去年相比仍在增长。
但据国家邮政局统计,11月1日至11日,全国共处理快递包裹42.72亿件,其中11日有5.52亿件,虽然是日常业务量的1.8倍,但比2019年的6.96亿件少了一个多亿件。
当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量增长疲软甚至下降时,支付数据就会变得不像过去那么美丽,没有交易就没有支付。商业和支付共生共荣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双11”时,网联、银联共处理支付交易270.48亿笔,额度22.32万亿笔,同比增长17.96%和14.98%;在“双11”当天,网联和银联的最高业务峰值为9.65万笔/秒。今年,网联和银联的相关数据也缺失。
处理支付峰值不再困难,不要提及
除了受电子商务交易量的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缺乏支付数据。
2009年,淘宝首次提出了“双11”的概念。当时,购物节支付的主要问题是确保峰值,并在短时间内承担高并发性。毕竟,在“双11”诞生之初,活动时间只有一天,凌晨12点“秒杀”至关重要。
从那时起,“支付峰值”不仅是对支付系统的考试,也是支付行业许多吃瓜的人最关心的指标。数据显示,天猫“双11”营业额从2009年初的0.52亿增加到2016年的1207亿元,这也意味着交易量和交易量指数的增加。
在那些年里,支付宝的支付技术保障围绕峰值顺利进行,“双11”每年都能达到新的瞬时支付高峰。为了迎接“双11”
根据移动支付网络,由于当时的一些技术限制,支付宝不得不牺牲一些非紧急业务功能。使用华北、余额宝等形式,也会使支付感觉更加顺畅。即便如此,消费者在那些年的“双11”中仍然偶尔会有“支付卡住”的感觉。
2017年11月11日凌晨,天猫“双11”刚刚开始5分22秒,支付宝新的支付峰值诞生,达到25.6万笔/秒,比2016年增长1.1倍以上;第7分23秒,支付宝支付超过1亿笔,相当于2012年双11全天支付总额。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是中国人民银行领导的第三方支付统一结算平台——网络联盟首次参与“双11”。当时,一些银行和支付机构已经首次访问了网络联盟。
另一方面,自2017年以来,京东、苏宁等电子商务平台也加入了“双11”,“双11”已成为全电子商务行业真正交流的购物节。2020年,以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新兴电子商务平台、现场购物和短视频商品的兴起。与此同时,在主要平台上,“双11”逐渐升级为如此漫长的购物节。
支付“断开直接连接”后,互联网和银联进一步参与。更多的电子商务平台、更多的场景、更多的业务、更长的时间等变化使“双11”成为一个多角色参与和复杂的庞然大物。对于支付作为底层支持,支付峰值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单点”到“多点”,但也伴随着不确定性。
因此,支付系统可以满足全天候甚至整个“双11”期间甚至平时的需求,成为新的共识。技术的发展也使这一要求得以实现。
简单地说,“双11”不再是对当前日益强大的支付系统的挑战。当一切和挑战都变得普遍时,对方通常会很自信,自然没有什么可唠叨的。
此外,支付领域不再是一家公司的主导地位。银联云闪支付和数字货币出现在“双11”购物节上,支付数据共享正在进行中。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任何单一方的“转移”。即使在“双11”总营业额上升的趋势下,任何单一方发布的支付数据都可能不像以前那么明亮,所以根本没有提到。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