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雯珊
2月17日,总市值逾1500亿的亿纬锂能抛出去全新员工持股计划。公告称,亿纬锂能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拟将激励对象授于不得超过3500亿港元员工持股计划,分两次开展,在其中初次授于3000亿港元,授于激励对象总数为165人,初次授于价钱(含预埋)为41.23元/股。
与此同时,公司已定下了2023年至2026年各年绩效考评总体目标,本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各自不少于700亿人民币、1000亿人民币、1500亿人民币、2000亿人民币。
“亿纬锂能本次立过的盈利‘承诺’有点儿震撼人心,将来4年公司逐年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约40%,并且用两年的时间实现营收提升千亿。可以这么说,集团公司一方面根据股权激励计划提高员工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向金融市场传送对于自身发展趋势满怀信心信号。”广州市汉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伍锡军向《证券日报》记者说。
设定绩效考评总体目标
截止到2月17日收市,亿纬锂能的股价为79.8元/股,针对股票价格打“五折”开展股权激励计划的重要依据,亿纬锂能董秘江敏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标价的重要依据是根据对企业未来前景的自信和实际价值的肯定,杰出人才是企业维持技术性领先地位、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基础,本次激励计划授于价钱有利于公司在这个市场杰出人才市场中掌握主动。”
“公司已经第四次抛出去员工持股计划,从往日情况看一直执行得非常好;从市场拓展情况看,不论是动力锂电池或是动力电池等行业,都发展趋势得非常好,企业影响力也处于行业前沿。”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首席总裁祁海珅向《证券日报》记者说。
“五折”股权激励计划身后,不过也有相对应的绩效考核目标。在相关股权激励计划中,亿纬锂能立过2023年营业收入不少于700亿人民币目标,与2022年的预估营业收入对比提高逾一倍;2024年以后的财政年度,更要考验千亿营业收入总体目标。
亿纬锂能三季报表明,企业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大约为242亿人民币。还有另外证券公司预测分析该企业2022年营业收入大约为330亿人民币。1月11日,亿纬锂能表明,预估2022年赢利为31.9亿至36.3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提高10%至25%。
“本次股权激励计划身后所制订的绩效考评总体目标,指标值设置有效与科学,客观性体现了企业现实情况,我们对进行绩效指标充满信心,有益于充分运用鼓励实际效果。”江敏所言。
我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项目中心副主任郭涛觉得,在新能源项目不断高速发展与企业产能规模不断增长的大环境下,公司经营效益有望持续大幅度提高。但是,始终保持不少于40%的盈利增速对亿纬锂能经营团队而言将会是巨大的挑战。此外,盈利情况还受到公司产能提升进展、我国国家经济政策和市场现状转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优点生产能力不容易产能过剩
早期,亿纬锂能老总刘金成曾称,预估最迟2024年产业链也将发生生产过剩,而唯一不会有产能过剩是指品质上等、成本费用低的电池商品。
江敏表明:“期待销售市场更多的关注老总后边的那一句话,换句话说高品质及性价比最高的商品比较容易占有优势影响力。根据那样的前提条件,对于行业整体要求充满信心。根据企业本身新产品的不断创新,及其企业未来3年至5年产能释放,优点的产能不容易产能过剩。”
资料显示,在今年的1月份,中国动力锂电池装货量排名前三位分别是赣锋锂业、比亚迪汽车、中自主创新航,市场占有率各自大约为44%、34%、4.9%,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略逊一筹,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是3.94%、3.8%、2.54%。
“随着国内新能源车销售量猛增,锂离子电池上下游生产能力大幅度扩大,远远高于预测需要量,锂电池材料不久的将来2年至3年遭遇产能过剩风险。将来,锂电池行业将呈现两极分化发展趋向,一方面,中低端生产过剩,公司深陷低的水准上单一化发展与恶性价格竞争;另一方面,高档生产能力会有匮乏状态,市场持续需求量很高。”郭涛表明。
2022年至今,亿纬锂能对外开放投融资活动经常。据统计,该企业对外开放公示的投资项目或协议书一共有八项,涉及金额逾500亿人民币;亿纬锂能与龙川锂业、瑞福锂业签署投建年产量9万吨级锂盐新项目;企业正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单个比能量达350Wh/kg大圆柱电池研发生产,适用9min超快速充电;在荆门的60GWh超级工厂新项目也宣布宣布开工,其配套储能电站经营成本可小于抽水蓄能电站。
江敏详细介绍,目前公司储能技术和动力锂电池业务是齐头并进发展趋势,亿纬锂能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专业定制不同的产品,但凡是高质量的顾客并和企业协作长远发展的,全是企业非常认可的朋友。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