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志愿两会报道组韩昱
3月5日,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概述在今年的工作要点时明确提出,“公共基础设施和政策激励要合理推动全社会投资,在今年的拟分配地区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升负债期限结构,减少贷款利息压力,抵制增加量、解决总量”。
“现阶段严格控制当地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力度不减,但今年适当上涨新增加专项债经营规模,归属于‘堵冷门、开大门’,可以为基础设施投资维持较快增长提供必要的自有资金。”东方金诚科学研究内贸部高级分析师冯琳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北京师范政府监管研究院副院长、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说,专项债的作用取决于财政性资金,是针对局部的或单项工程的资金短缺。根据专项债综合资源分配,一方面有益于减轻重要环节或项目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债务风险开展提早预警信息,守好不出现系统风险自己的底线。
针对在今年的拟布置的地区政府专项债经营规模,巨丰投顾高端投资咨询谢后勤管理觉得,今年的目标较去年再增强了1500亿人民币,有益于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经营规模,也可以确保大量重大工程建设工程项目的动工和推动,同时还能够合理带动更多社会投资。
“新增加专项债不断加仓,大体上能够有效缓解公共文化服务,推动经济发展,预防当地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也可以推动交易、增加就业机会、平稳出入口,可谓一举多得,为民造福。”宋向清说。
冯琳预估,在新增加专项债经营规模有一定的上涨的情形下,在今年的基础设施投资有望突破比较高提高水准。投资重点会逐步自去年的水利、交通等“老基建”,转为以数字、智能化、低碳环保等行业为代表“新型基建”。这将会保证有效投资再次适当扩大,促进经济比较快回暖。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