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证券时报》 沈宁
近日,由《证券时报》主办的“2024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2024中国期货业年会”在深圳举行,海通期货董事长吴红松发表主题演讲。吴红松认为,期货公司作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应坚持从实体经济需求出发,注重主要责任和业务,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吴红松表示,期货市场诞生于实体经济的需求,并随着实体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期货市场在为现货行业提供信息和渠道方面发挥着辅助作用。随着实体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期货市场本身的演变,期货市场逐渐转变为现货行业风险管理、价格发现、资源配置等核心服务的主体。受地缘政治冲突和经济增长转型的影响,近年来实体经济面临多重压力,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功能更加突出。
“在国内市场,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量连续10年保持正增长。截至今年9月初,中国已有1311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套期保值公告,与2023年持平。a股实体企业上市公司套期保值参与率达到25.1%,显示出广泛参与。此外,参与套期保值的企业类型也从传统钢铁、有色金属行业扩展到生猪养殖、新能源汽车等多元化领域,体现了期货市场在实体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度。”吴红松说。
据吴红松介绍,中国期货市场品种不断丰富。目前已有143个品种上市,涵盖农产品、金属、能源等领域,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全面的风险管理工具,有效拓展期货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吴红松表示,近年来,期货市场推出了工业硅、碳酸锂等与新能源、新材料相关的期货品种,为新质量生产力提供了准确的适应期货工具。各交易所还在稳步推进碳排放、电力、天气、再生钢材等涉及新质量生产力的期货品种的研发,不断完善相关品种体系。通过创新发展,期货市场为新质量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有效提高了期货服务新质量生产力的发展质量和效率。
“保险+期货”创新模式是期货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手段。根据中期协会的数据,自2015年“保险+期货”业务试点以来,截至2024年9月30日,已有135家期货经营机构与974个农村全面振兴地签署了2562份配对协议,累计投资35.1亿元。期货经营机构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为天然橡胶、玉米、大豆、鸡蛋、苹果、棉花、糖等21个品种提供价格保障,累计承保价值2055.37亿元,涉及现货3896.97万吨。
吴红松认为,期货公司的国际化对扩大服务实体经济的范围具有积极意义。随着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增加,期货市场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不断扩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半径。期货市场的国际业务和跨境业务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实现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方面,期货公司的国际业务有利于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价格’走向世界,为提高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做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期货公司通过国际业务与海外客户联系,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期货市场,满足海外客户日益增长的风险管理需求,帮助中国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他说。
同时,技术授权进一步激发了期货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活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成熟应用,期货行业正在深化科技应用,利用科技授权帮助实体企业达到新的水平。
吴红松强调,在实践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初衷的过程中,期货公司作为一家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提供商,应结合公司的优势,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帮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帮助实体企业保持稳定的生产和价格。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