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自由化已成为常态。许多人开始出现在街头和购物中心。他们甚至不戴口罩,回到了正常的烟花生活。
作为一个商业零售商,我们也应该开始理清思路,思考和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问题:那些被疫情逼退的商家留下的空店引进了什么样的商业形式和品牌?那些不受消费者青睐的低迷购物中心如何赢得活力?
2023年投资是顺流还是逆流?很多人认为,随着疫情的结束,商业复苏迎来了良机,空店问题将迎刃而解;还有一种观点,虽然春节消费经历了一轮高人气复苏,但消费的可持续复苏还有待观察。持续关店的品牌尚未逆转大趋势,商家缺乏投资信心,仍处于徘徊状态;有人甚至判断,可能比2022年更难。
1、2023年品牌开店情况
最近,我与许多品牌就春节销售恢复和2023年开业进行了沟通,我们对当前的销售恢复持谨慎乐观态度,特别是零售业态的销售恢复。在商业形式方面,影院恢复最好,其次是餐饮和娱乐,基本达到甚至超过去年的预期;最后是零售,虽然销售恢复可以,但利润正在下降。
在过去的2022年里,关闭商店已经成为实体零售的主流趋势。事实上,在疫情爆发的三年里,许多品牌都在关闭商店,这是过去三年的总体趋势。从超市到电影院,从游乐园到KTV,从健身到电器,从教学培训到餐饮,从快速时尚到服装零售等。据统计,2022年全国关闭了240多万家实体零售店。
各品牌对2023年的态度,用三个字来形容:稳定市场,优化店铺,高质量发展。
1、保持底线,保持现金流。
新年1月份销售飙升,2月份陷入低迷。消费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商家的期望更加保守。在疫情低迷之后,商店需要更好地销售来弥补去年的损失。
2、优化门店,提高经营质量,品牌开店不是主要目标。
2023年以提高经营质量、提高单店产出、淘汰效率差的门店为经营目标;品牌开店今年基本不作为考核目标。只有在优质项目经营条件适宜、基本盈利的前提下,才能释放开店指标。
3、供给侧持续成交量大,品牌端开店乏力,供需矛盾加深。
供给量与开店减少的矛盾凸显,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优质品牌竞争白热化,话语权转移。
与2022年疫情相比,2023年大部分品牌开店数量不到2022年的一半。在有限的开店资源中,可以想象商场如何赢得一杯羹。那么谁会赢得品牌青睐,很多品牌可能已经开会讨论开店的基本逻辑和考核要求。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