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出海品牌而言,“多市场布局”已成为抵御风险、实现长期增长的必然选择。相比北美红海,欧洲市场仍存在差异化突围机会。
欧洲,成为品牌出海的下一个黄金赛道。
数据显示(雨果跨境调研),超6成中国卖家已将欧洲列为下一阶段重点市场,欧洲市场消费者消费力高,利润空间可观,更看重产品创新与品牌价值,是打造高端形象的理想战场。
但EPR、GDPR等高门槛监管,让欧洲成为真正的"品牌试金石"。想要进入多元化且合规门槛高的欧洲市场,很多企业出海欧洲面临财税、产品安全、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市场准入的挑战,很难依靠单一的方法论,但仍然有一些共通的“成功配方”。
如何在广大的欧洲版图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如何理解欧洲本地客户的核心诉求?欧盟的数据安全法规、劳动合规、跨境税务、本地化和泛欧订单履约等问题,出海企业又需要如何应对?
5月28日(周三)18:00,万邑通副总裁Tiger Wang、SEVENS创始人Chris、PingPong大中华区电商业务负责人郑志坤、欧税通副总裁张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深度对话,以“欧洲,品牌的下一站?关税风云下的欧洲增量市场突围”为主题,从欧洲履约策略、品牌营销、支付、合规等角度,共同探讨中国品牌如何在欧洲市场布局突围。
近年来,中国先进制造行业出海势头迅猛,从新能源汽车,到工业智能解决方案,再到家庭智能设备,中国企业正在通过技术改写全球价值链格局。
作为全球第三大零售电子商务市场,欧洲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其复杂性不容忽视:它更像是“散落的糖果”——市场被地理和语言天然分割,各国的市场规模、消费习惯以及电商渗透率也存在明显差异:
环保是欧洲市场绕不开,且主导趋势的话题。西方国家工业发展较早,快速发展之外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虽然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仍受经济性和实用性的影响,但在有溢价的品类中,消费者为环保付费的接受度更高,这也是企业在最后一公里派送和履约环节需要关注的话题。
在支付、物流等方面,欧洲市场支付系统呈现高度碎片化,37国独立增值税体系与环保物流法规交织,清关效率受制于各国海关数字化差异,品牌需要综合考虑各项关节,最终在碎片化市场中建立弹性运营网络。
欧洲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中国企业在选择进入点时需要谨慎考量,但是欧洲市场真正的吸引力,在于其将环境、社会、治理(ESG)标准转化为市场准入门槛的同时,也为真正具备可持续能力的品牌创造了超高的溢价空间。
欧洲市场高标准的合规要求、本地化运营难题等仍是中国企业出海亟需跨越的鸿沟,中国品牌知名度的欠缺除了与欧洲民众较为保守的风气相关之外,习惯性的以互联网和直营店为核心的营销方式也在欧洲出现了水土不服。
传统本地化策略的失效,源于对“在地性”理解的表层化。语言适配与渠道铺设只是基础动作,真正的本土化需要穿透三个认知层:
新渠道营销对于传统主力消费者群体吸引力较有限,家庭、工作、户外等各种线下场景仍然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在欧洲汽车市场大放异彩的比亚迪,比亚迪选择了低调地广建经销商网络,并砸重金赞助2024年欧洲杯这一传统方式进行宣传,深度融入当地生态,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市场话语权,不仅提升了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也让更多的欧洲人开始关注和期待中国的电动车技术,这或许也是比亚迪能够在欧洲成为知名中国品牌的原因之一。
欧洲消费者对购物体验越来越重视,本土化履约成为关键。本地化的本质,是一场对消费场景的“显微手术”——它要求企业穿透地域的表层差异,捕捉那些隐藏在文化基因、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中的非标需求。2024年麦肯锡全球消费研究显示,80%的消费者忠诚度建立在对“场景适配度”的感知上,而非单纯的产品功能。
因此当中国品牌面对碎片化的全球市场时,必须将“场景拆解”作为战略支点,在时空交错的消费行为中锚定价值共鸣点。
当法兰克福机场的候机大厅被中国品牌的广告覆盖、当美国超级碗期间的户外大屏轮播中国出海品牌的本地化创意,程序化户外广告正成为中国品牌全球化突围的“智能触手”。
欧洲正在经历“去全球化”与“再区域化”的撕裂,中国品牌的破局点在于构建柔性影响力——以在地化叙事消解身份便捷,以价值观共振重塑消费信任,将「中国品牌」的身份标签变成驱动欧洲市场探索和突破的关键动能,重构消费心智认知、实现品牌声量和市场份额的大幅度提升,最终在欧洲商业生态中形成不可替代的长期竞争势能。
中国品牌在欧洲的破局,或将催生一种新的全球化范式——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也不是技术替代传统,而是在价值碰撞的星火中,用品牌构建起穿透市场周期的深层竞争力。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