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语言服务是新质生产力
王立非
今年全国两会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拜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科技、绿色、数字、创新。智能语言服务融技术、绿色、数字和创新为一体,是新质生产力。智能语言服务提高处理语言信息的速度和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智能语言服务优化决策,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从海量文本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智能语言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智能客服,为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咨询服务;还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语言学习方案。智能语言服务推动产业升级,推动传统的出版、教育、旅游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带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智能语言服务拓宽交流边界,打破语言障碍,使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文化交流更为方便。
一、什么是智能语言服务新质生产力?
智能语言服务是指结合人工智能(AI)和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模拟人类对语言的理解和生成能力,以智能的方式处理和生成语言内容,提供与语言相关的解决方案。常见的智能语言服务根据技术类型可分为机器翻译、自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根据应用场景可分为智能翻译、智能客服、智能语音助手等;根据服务对象可分为个人服务和企业服务,如个人智能翻译机、手机应答软件等,企业机器翻译平台等;根据服务形态可分为在线服务和离线服务,如在线翻译网站、实时语音翻译等。离线服务如离线翻译器、语音识别软件等。
智能语言服务新质生产力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对语言服务行业进行创新,提高效率和质量,产生新的生产力。
语言服务包括笔译、口译、写作、编辑、校对、字幕、配音等。以往这些服务主要依靠人工完成,效率较低,质量受个体能力影响较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语言服务正在改变行业现状。企业采用机器翻译系统快速翻译大量的文本,大大提高了翻译的效率;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自动转录和生成语音,改变了录音和口译的工作方式;智能写作助手提供写作建议和自动校对,提高了写作和编辑的效率。智能语言服务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提高翻译的准确性,提升语音的自然性,优化写作的质量。不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还提高质量,成为新质生产力。
二、新质生产力推动智能语言服务市场增长
新质生产力包括新科技、新能源、数字经济,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推动语言服务向智能语言服务升级。在人工智能产业中,智能语言服务产业的体量大、赛道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IDC分析,2022年全球智能语言服务市场规模为 107.9 亿美元,据预计,2030 年将达到约 731.6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27%。
智能语言服务市场可分为机器翻译、语音识别、文本分析、聊天机器人、大语言模型等细分市场。
(1)机器翻译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在各种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智研咨询数据分析,2021年,中国机器翻译行业规模达79.42亿元,市场规模增速稳定在13%左右。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跨语言沟通和翻译服务,2023年,中国机器翻译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66.4亿元。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占据了机器翻译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几家互联网大厂都投入巨资研发机器翻译技术。腾讯公司研发AI翻译产品,在语音识别+NMT等技术的应用国内领先。此外,科大讯飞公司成立之时就开始布局语言和翻译领域的项目,曾获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组织的机器翻译大赛中全球第一的成绩。未来,机器翻译市场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机器翻译的精度和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提供医学、金融、法律等专业领域的定制化翻译。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结合,为用户提供即时的语音翻译服务,与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为用户带来全新的翻译体验。
(2)智能语音识别市场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包括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智能语音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统计,2022年中国智能语音市场规模达到341亿元,近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79%。2023年,中国智能语音市场规模达到382亿元,根据预测,2024年将达到469亿元,中国智能语音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语音识别市场规模将达到265亿美元。随着智能语音助手、自动语音响应系统等应用的广泛推广,语音识别市场前景广阔。
(3)智能文本分析市场是一个高潜力的市场。智能文本分析是一种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理解、解释和生成人类语言的方法,主要目的是从大量的非结构化文本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智能文本分析包含文本情感分析、实体识别、关键词提取、语义分析、信息抽取等。广泛应用于搜索引擎、机器翻译、社交媒体监控、舆情分析、市场调研、健康医疗等领域。根据Reports and Data的报告,预计到2026年,全球文本分析市场规模将达到196亿美元。文本分析技术可以帮助企业从大量文本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用于市场分析、风险控制等,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4)智能聊天机器人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
聊天机器人是一种模拟人类对话的计算机程序或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文本或语音的方式与人交互,提供各种信息或服务。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中,如客服系统、个人助手、健康咨询、网上购物、在线教育、数字娱乐等。《2023年中国对话机器人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2022年我国对话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由14亿元增长至44.7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对话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98.5亿元。对话式AI企业细分市场份额中,智能客服占比最重,占比35%,智能外呼占比19%,智能营销占比17%,智能质检占比13%,虚拟助手占比8%,服务机器人占比8%。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提高客户服务效率的需求,聊天机器人市场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5)智能语言模型市场是一个增长迅猛的市场。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32.3亿元,增长率达到110%,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9个大语言模型研发厂商,其中15家厂商的模型产品已经通过工信部备案,包括百度、阿里、商汤、昆仑万维、字节跳动、华为、腾讯、科大讯飞、同花顺、京东、小米、360、澜舟科技、出门问问、复旦大学 MOSS、智谱 AI。专家预测,到2027年,我国语言大模型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00亿元。
我国的智能语言服务行业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面临挑战和问题:一是技术研发不足:相比于国际领先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处理复杂语言环境和深层次语义理解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存在数据安全问题,智能语言服务涉及到用户的隐私数据,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三是法规政策不完善,尤其是对于数据的使用、保护、权益分配等问题。四是智能语言服务人才缺乏,智能语言服务行业是一个高科技行业,需要大量具有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知识的专业人才,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
三、新质生产力呼唤智能语言服务人才
新质生产力对高等外语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从传统的外语和翻译教育走向智能语言服务教育。一是更新课程内容,传统的外语和翻译教育主要集中在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学习。新质生产力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加入更多科技元素,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和工具。二是改变教学方法,新质生产力要求学生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外语教学方法应更加注重实践和实验,包括实际操作机器翻译工具,解决实际的语言服务问题,甚至参与相关的创新项目。三是改革教学评估方式,新质生产力注重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传统的考试和论文等评估方式不再完全适用,需要通过项目评估、实践操作评估等方式,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四是培养师资队伍,新质生产力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语言和翻译相关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科技知识,对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新质生产力对外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我们应当抓住机遇,推动外语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1)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国家和行业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智能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标准和路径,高校通过设置智能语言服务专业和学科,构建智能语言服务教育体系和行业认证体系,确保人才的专业性和技术水平。
(2)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高校语言类专业应加快转型升级,尽快开设智能语言服务课程,引入A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增强语言服务实践环节,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3)加强实战训练,企业和高校可以建立产教融合智能语言服务工坊,让语言服务人才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到实际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机器翻译等智能语言服务项目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动智能语言服务的发展,从而提升新质生产力。
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便利度测量模型构建与应用(20YYA002)的相关成果。
(作者简介:王立非,博士,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博士生导师,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首席专家,四川外国语大学“巴渝”讲座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华北科技学院特聘兼职高层次专家)。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