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 Dixon
现代精炼厂的任务是使其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价值不断增加。要获取全部价值,就必须优化精炼工艺中产生的所有产品和副产品。
沥青是这些副产品中的一种。它是一种稠密的大分子流体,由传统的真空蒸馏原油工艺中产生。沥青 — 它可以与混凝料结合,作为沥青混凝土出售 — 通常用于建筑业,用于制造道路、跑道、停车场、屋顶和其他应用。对于许多精炼厂来说,有机会将沥青的价值加大。根据 McKinsey 的说法,沥青或沥青混凝土可以成为精炼厂主要产品的一个有利可图的附加值。对炼油厂来说,生产沥青的价值不在于产品的高价值,而在于原料的低成本,”麦肯锡 (McKinsey)的一位顾问表示。“由于终端市场相对较小,只有非常有限的精炼厂生产任何沥青混凝土,所以它通常被认为是特殊产品之一。
就像任何精炼油产品一样,成功地获取沥青的价值需要持续取样以实现品质和一致性。但是,沥青是一种高粘度流体,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流体的取样 — 通常是通过离线取样 — 具有独特和挑战性的差异。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在对沥青或其他高粘度流体和液体取样时应该考虑的一些问题。
避免代价高昂的堵塞
高粘度流体如果不保持适当的温度就会趋向于凝固,通常要比倾倒温度至少高出 20°C/68°F。这意味着高粘度流体取样系统必须在其设计中加入适当的加热元件,以保持粘性流体的流动,避免潜在的凝固和系统内的堵塞。清除堵塞的管线可能需要技术人员撬动管线,这可能会造成混乱,并有潜在的危险,而且会造成停机。
在整个取样设备中保持适当的温度是很重要的,从您的管线到分配至容器中的点都应如此。简化您的取样系统设计可以帮助您更容易地保持适宜的温度。例如,您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系统内的弯管和无关元件的数量。此外,您可以采用所谓的喷振式喷嘴,它使用蒸汽夹套来在系统介质通过其出口点时为其加热。
实地考察笔记
堵塞是我们在帮助客户处理沥青取样系统时发现的严重问题之一。一旦您的系统凝固,就很难再让它正常流动起来。所有的系统介质都需要重新熔化,而且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冷点,要克服这些是很困难的。通常情况下,凝固的沥青生产线需要机械干预 — 这可能会很昂贵。首先,需要停工来进行这项工作。其次,沥青通常流经 1 英寸卡套管线,而更换零件的费用比小尺寸管线要高。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避免堵塞是很重要的。
—— Bernhard Montenari,Swagelok Dusseldorf 地区现场工程师
安全采集样品
成功的高粘度流体取样所需的热量意味着在整个取样过程中必须采取特别的注意事项,以保持操作员的安全。沥青的流体温度通常在 204°C/400°F 到 260°C/500°F 之间,这意味着与流体接触会导致严重烧伤。
可以采取几种措施以减轻这些安全隐患。首先是在您的取样系统中加入“无瓶无流”机制。这种技术禁止系统分配任何液体,除非它感知到有合适的容器来采集样品。这可以防止意外执行,这个问题不仅会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而且会造成需要清理的麻烦。在此,使用合适的容器也很重要,通常是金属容器,可以处理高温。
另一个要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在取样点周围设置外壳,这样以保护操作员在取样时免受任何可能的溅射。这样的外壳也可以用蒸汽加热,以更好地保持适宜的温度并防止堵塞。
最后,确保组成沥青取样系统的所有元件 — 包括卡套管接头、阀门等 — 在额定情况下都能适应系统介质所需的高温,这一点至关重要。与您的供应商合作,以确保您选择合适的额定元件。
与取样专家合作
取样,无论是在高粘度应用中还是在您的设施中的任何其他应用中,都是帮助确保向您的客户交付高质量产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您验证流体成分,确保规范符合性,并保持整体盈利能力的方式。
由于这些原因,与能够为您提供构建和使用关键取样系统的建议和合适做法的供应商合作会有帮助。世伟洛克现场工程师向世界各地的精炼厂员工提供取样方面的咨询。如果您遇到了与高粘度流体取样或一般产品取样有关的挑战,现场工程师可以提供帮助。同时,我们有许多资源致力于帮助工业专业人员改善他们的取样实践 — 使用下面的链接阅读更多我们的取样建议。
实地考察笔记
多年来,我们与客户紧密合作,开发出安全的取样系统,适用于沥青和其他高粘度流体等特殊流体。如果说我要给从事此类工作的人提供一个通用建议,那就是,简单即关键。您在系统中引入的复杂性越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 Bernhard Montenari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