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曾于2017年在其新总部大楼“意大利文明宫”(Palazzo della Civiltà Italiana)内举办了一场名为“Matrice”的当代艺术展,展览展出了“贫穷艺术”(Arte Povera)代表人物之一——意大利雕塑家Giuseppe Penone的经典作品。这位意大利国宝艺术家以生活中的寻常物件为材料,将其转化为简练的艺术语言,诠释了手边的日常以艺术之姿在时间中获得永恒的意涵。正如FENDI在其近百年品牌历史中对于卓越传统手工技艺的坚持——在今日的真实生活即将被虚拟浪潮笼罩之时,时尚与艺术能够重新在人们的“手边”生发出怎样的风景?
图:FENDI “Hand in Hand” 匠心艺术展现场,Temple东景缘,北京
继2017年邀请中国文化名流联手打造“The China Peekaboo Project”,以及2020年在第八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上呈现FENDI Artist Baguette经典手袋之后,FENDI这一次将目光投向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并再次以FENDI Peekaboo为载体,与中国新锐艺术家进行跨领域合作。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JINGART艺览北京和DnA SHENZHEN联合创始人、收藏家Kylie Ying作为策展人,邀请艺术家倪有鱼、陈粉丸及陆平原分别通过自身创作拓展Peekaboo世界的多重维度,并于5月16日至6月16日在北京Temple东景缘中举办的FENDI‘hand in hand’匠心艺术展中呈现。
艺术家倪有鱼以其跨越诸种媒材的创作闻名,他将材料和方式作为实现艺术家意图的工具。在其与FENDI合作的Peekaboo手袋作品中,他选择使用绘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来进行创作,试图让主题以一种更为基本、整体的状态在手袋表面铺陈。
图:在倪有鱼与FENDI Peekaboo的合作中,他以绘画这种古老的媒介将十二星座的意象呈现于手袋之上,他将Peekaboo视为一个“便携”的宇宙
图:倪有鱼在工作室中
在这件作品中出现的“宇宙”和“星空”是倪有鱼长期聚焦的母题。在他看来,所谓星座,对于自然界本身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先民,都天然地将苍穹视为一张任意涂绘的画布,以自我的意图不约而同将不同的星系连接、归纳为一种具体的图像(实际上,中国的二十八星宿系统和西方的黄道十二星座的体系又很大程度的重合,例如角宿一对应室女座α,房宿一对应天蝎座π),这正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地球上其它生命(非生命)的差异所在。基于这种人类独有的思维发展出来的绘画,无疑拥有所有艺术门类中最悠久的历史。正因如此,绘画也可以被认为是一门“人类世”(anthropocene)技术,是每一个人在任何环境和时刻都可以进行的艺术活动。然而也正是这种普适性,让绘画又注定成为几乎所有艺术门类中最艰难的表达形式。
图:倪有鱼在创作中
图:倪有鱼为本次“Hand in Hand”匠心艺术展创作的Fendi Peekaboo
就作品的载体而言,“包”在中文的语境中有“容器”(有限的空间)的内涵,同时也有“包含”(无限的空间)的意义,这种由有限和无限矛盾形成的张力也吸引着倪有鱼将Peekaboo视为一个“便携”的宇宙。正如绘画本身也是有限与无限之间的矛盾体,艺术家惟有在画框有限的空间中方能得到自由,而宇宙和生命的存在也正是基于其背后的运行秩序使然。绘画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规划一种关于色彩、线条的秩序感,它和古人归纳星座时的普遍自我需求是一致的。
“这种归纳首先是一种自我满足,就像整理房间,类似这样的秩序被归纳出来后,逐渐地形成了‘文化’,于是形成了一种整体的秩序”。在创作“宇宙”和“星空”系列作品之前,艺术家曾试图以“风景”去共情人类的时空体验,随后,他逐渐扩大了描绘尺度。最终,十二星座成为了艺术家捕捉到的借以涵盖世界上所有人类的文化符号。艺术家将宇宙凝结在Peekaboo的空间,将人类与宇宙联系在了一起。
图:倪有鱼《尘埃7 (风车星系: heic0602)》,综合材料,2015
图:倪有鱼《尘埃(天鹅座)》,综合材料,2017
©倪有鱼工作室
在讨论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艺术家的时代,绘画还如何寻找自己的空间?针对这个问题,倪有鱼提及了法国人Louis Jacques Mandé Daguerre在19世纪中期发明摄影术时的历史。彼时,许多写实肖像画家因此哀嚎“绘画死亡”,似乎绘画即将在技术更新的浪潮下终结。但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正是摄影术给迷途中的绘画指明了道路:放弃再现,转向表现,整个20世纪的现代艺术自此进入井喷式的发展阶段。
图:倪有鱼在工作室中
早在2006年,尚在上海美术学院读书的倪有鱼就联络身边的年轻艺术家策划“手感”项目,他们希望去批判当时流行的扁平的、可以量产的、可被代工的艺术生产生态,呼吁回到艺术家自身,回到“手感”的层面去进行创作。这一点在今天这个时代仍然值得重新思考——如何在技术与传统之间找到转换的方式,艺术和时尚的使命是一致的。艺术家以完全手工的方式去贴近FENDI这一百年品牌的文化传统,并且用最基本的艺术语言去表达对于世界的基本感受,正是这两种创造活动激烈碰撞交融的一种可能。
美国艺术家Donald Judd认为特定的材料中蕴藏着“顽固的特性”,选择一种材料便是选择了一种审视世界的方式。对于艺术家陈粉丸来说,纸张就是她选择与世界沟通的媒介。随着对纸张这一材料的认知不断深入,艺术家也对此获得了全新的理解,“纸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脆弱的,它可以被撕碎、焚烧和泡烂;另一方面,它的恢复能力也很强,因为水分蒸发产生的褶皱,通过重新给予水分,纸张的纤维又会得以舒展。”
图:陈粉丸在工作室中
在陈粉丸的创作中,纸张正在超越人们对其属性的固有认知,纸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向艺术家敞开可能性——例如,纸张就必然和平面性划等号么?陈粉丸很喜欢一个说法:“当你把一张纸卷起来,它就具有了内和外,就形成了空间。这便让纸成为了一种关于空间存在乃至宇宙状态的隐喻,类似超弦理论中的时空折叠。”纸张的属性与空间维度不再那么绝对,而是变为艺术家创造力得以驰骋的自由地带。这就是我们在此次Peekaboo创作项目中看到其剪纸形态呈现出层叠交错的秩序感的同时(源自艺术家经典作品《对称的自然》中对于“秩序”的讨论),又时刻展现出流动甚至行将消逝之状态的缘由。
陈粉丸与FENDI Peekaboo的合作源自她的代表性作品《对称的自然》中对于“秩序”的讨论。经由手工制作,在这座以粉色和蓝色为基调的森林图腾中,艺术家的手势、姿态和情感流露其中;剪纸形态呈现出层叠交错的秩序感,又时刻展现出流动甚至行将消逝之态。
借助新的技术与工作方式,陈粉丸得以实现过往难以用纸张这种材质实现的效果。她近期的许多大型公共艺术项目需要借助激光雕刻的方式,并且在团队协作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例如在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中的《大地窗花》(2022)。在她过往的创作中,数控与手工的比重是等量齐观的;但是在面对Peekaboo时,艺术家采用了自己很久没有使用的纯手工方式,“手工带来的手起刀落能让我保持一种更加锐利的造型概括能力”,在Peekaboo的方寸之间,艺术家回到了自己创作的初心,一种更简单的基于“创造图像的冲动”的状态。
图:陈粉丸《大地窗花》,2022年
©艺术家及南海大地艺术节组委会
众所周知,野兽派大师Henri Matisse在其创作生涯的末期身患重病,因此无法正常从事绘画与雕塑的工作。他选择拿起剪刀,以剪纸的方式进行创作,而恰恰是剪纸,让Matisse得以对其一生的美学理想与生活信仰进行提炼与总结,“艺术”在此已不再重要。美国学者Edward Said在其《论晚期风格》(On Late Style)中便将其视为Matisse艺术至高无上的例证之一,“它包含了一种骚动的张力,最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一种蓄意的、非创造性的、反对性的创造性”,它们源于一种原始的、本能的创作欲望。
图:陈粉丸在工作室中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陈粉丸坦言自己更倾心陕西农民剪纸中蕴藏的质朴和神秘气息。在她眼中,这种朴素的神秘主义背后承载的是物质匮乏年代中国北方女性的生活与信仰,她们以手头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以此超越现实的有限性。按照俄罗斯理论家Georgi Plekhanov的理论来说,艺术正诞生于人类的劳动场景之中,而另外一种说法则是,艺术来源于巫术,就像我们在阿尔塔米拉洞窟中看到的最早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由无数原始人类手印构成的洞穴壁画。在这件Peekaboo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这两种艺术起源学说的交集:一座以粉色和蓝色为基调的森林图腾,艺术家的手势、姿态和创作时的情感在其中流露;同时,它也像一本神秘寓言集般(陈粉丸的另一个志趣在于制作艺术书)难以把捉,在隽永与消散之间徘徊,等待观者在一个特别的时刻凑近解读。
“Peekaboo”一词来源于法语,字面意思是“躲猫猫”,它源自Peekaboo系列出人意料的开袋设计,正如捉迷藏一般。这让这款手袋和它的拥有者也仿佛一个难以被捕捉的精灵一般,轻盈而灵动。
“故事”是艺术家陆平原长期创作的对象,其创作也经常以一种独有的黑色幽默撩拨观者的好奇心。近期,他的创作围绕童话故事展开,特别是来自格林童话中的《糖果屋》(格林童话原题《韩塞尔和格雷特》),陆平原将这一著名的童话空间抽象为当代日常生活的基本模型,以童话的方式解读我们今天在生活中遭遇并享受的挑战与冒险。
图:陆平原在工作室中
图:陆平原与FENDI Peekaboo的合作取材自格林童话中的《糖果屋》。他认为Peekaboo的梯形设计有如小型木屋的形态,而相关的创作过程更是接近建造一间林中小屋的状态。木材的使用强化了“森林”的隐喻,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仿佛隐藏在其纹理之中
陆平原曾在“女巫日记”(2022)系列作品中使用软陶、漆以及不锈钢来制作“饼干”。艺术家将自己的生存感受绘制成抽象的图形,并将尚未成型的软陶放置在金属托盘上,随后借助微波炉的加热使其定型。这一过程让制作雕塑与制作食物的边界变得十分模糊,女巫、韩塞尔、格雷特以及艺术家之间形成了错综的故事织体。
图:陆平原“女巫日记”系列,软陶、漆、不锈钢,2022
陆平原工作室
在这次的FENDI Peekaboo项目中,陆平原延续了“女巫日记”系列中的“雕塑”语言,继续使用软陶材料作为造型的基底,但当软陶成型后,陆平原对其进行3D扫描,并最终使用机器雕刻的方式在木材上重新呈现这一形象。因为在糖果屋的故事中,女巫使用糖果在森林中建造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小木屋,所以他选择以木材作为这件雕塑的材料,以此强化“森林”的隐喻,故事空间中的纵横交错的网络,也似乎正隐藏在木材回转往复的纹理之中。
图:制作过程由软陶塑形开始
与此同时,木料的质感也让制作这件雕塑(或食物)更加接近建造一间林中小屋的状态。在陆平原看来,Peekaboo特别的梯形设计使其看起来很接近小型木屋的形态——他试图将这件作品转化为一个“移动的房子”。而实际雕刻木材的瞬间也在无形中链接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木雕技艺,比起软陶,木料的材质又让这间小屋泛出巧克力般的光泽,从而令不同的经验最终汇聚成作品复杂的形态。
图:陆平原为本次‘hand in hand’匠心艺术展创作的FENDI Peekaboo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通过“糖果屋”将创作雕塑、搭建房屋与烹制美食这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行为联系在了一起。最后的成品无论是一只被“加工”过的手袋,还是一间小木屋,抑或是故事本身,这些差异最终再难以一种逻辑去诠释清晰。糖果屋中的事件也是共时性的,人物处在随时互换主体的境况之中——他们实际上也是建筑和食物本身,有时,炊具和烹饪者的关系也会顷刻倒转。受到中国艺术家丰子恺的启发,陆平原为我们构建的奇幻的童话世界也是一个人与“非人”共生而充满灵性的世界,建造建筑、创作雕塑和烹饪美食在此成为难舍难分的整体。
图:陆平原在工作室中
而选择使用童话故事的另一层内涵在于——就像丰子恺在《有情世界》中所言,“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万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童话于是成为了回归人类以至万物基本状态的一种方法论。譬如Peekaboo手袋所承载的个人物品,彷佛一个没有答案的谜题,在艺术家创造的迷宫般的叙事空间背后,亦是引人流连、迷失的奇幻世界空间。陆平原也因此“寻找到了归宿”,并在这一充满诱惑的图景中持续填注自身的创造力。
正像《糖果屋》的故事中描绘的那样,三位艺术家的旅途开始于不同的地点,却在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指引下,在黑色苍穹笼盖的丛林深处找到交汇点,最终构成了一幅关于Fendi Peekaboo的“三联作”。
Peekaboo的设计者、Fendi第三代掌门人Silvia Venturini Fendi 曾说道:“简约、复杂且隽永是我对Peekaboo的形容词。”而Peekaboo与艺术家的合作亦正是如此——它提示我们拥抱自我的最初感官,运用最为本质的手段,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去重新认知我们的“手边风景”。
图:策展人Kylie Ying
W:作为本次展览项目的策展人,在你看来,三位艺术家创作中的个人特点转嫁到FENDI Peekaboo上,会碰撞出怎样特别的火花?
K:此次与几位艺术家和品牌的合作在沟通过程中十分顺畅,合作也是比较成熟的,有挑战的部分大概就是艺术家如何在“一尺布”的尺寸中呈现不同的元素,让大家看到更加多元的艺术呈现。
此次合作的三位艺术家分别使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媒介,制作出了非常有趣的手袋。倪有鱼使用了他所擅长的绘画,与星象、天空和玄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他在自己其他的创作中,也会用到在欧洲收集的旧画框,实际上也与欧洲古典主义绘画有所关联。陆平原使用3D打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选择了一种更年轻、前卫而有趣的呈现方式——本身Peekaboo也有这样的基因存在。而陈粉丸则采用了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剪纸,将中国独有的剪纸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她所采用的纯手工制作方式,也呼应着Peekaboo本身的基因。
图:FENDI ‘hand in hand’ 匠心艺术展现场,Temple东景缘,北京。在Kylie Ying看来,项目中最具挑战的部分便是艺术家如何在“一尺布”的尺寸中呈现不同的元素,让大家看到更加多元的艺术呈现
W:你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时尚及奢侈品牌与艺术家合作的现象?时尚与艺术这两个领域还应该怎样推进,才能够产生更好的融合?
K:我觉得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本身界限也没有那么清晰,我们可能会发现有一些艺术家或时尚设计师彼此之间都是互相沟通灵感的伙伴,很多东西都可以称之为“艺术”,这并不是分裂的。我觉得相互给予灵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艺术家也许会给时尚品牌和设计师带来很多火花,使创作被应用在具有实用性的物品之上。在越来越多的品牌与艺术家合作之后,我们可能会开始关注一些此前还未被人所熟知的艺术家,他们由此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这种项目合作的推广和宣传效应肯定比艺术圈内部的项目所能产生的效应更大,这是一种相互的借力。这样的合作令两个领域的从业者都能够从同样优秀的对方身上相互学习,互通有无。
图:FENDI ‘hand in hand’ 匠心艺术展现场,Temple东景缘,北京
W: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你对于FENDI品牌文化以及Peekaboo系列的理解?与FENDI的合作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K:相信FENDI这个品牌大家都耳熟能详,我所理解的是,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女性的品牌和家族,我觉得它在关怀女性的一些项目上,以及产品的设计都非常女性化——包括今年邀请了两位女性来策划艺术合作项目,因此我对这个品牌有一种亲切感。关于Peekaboo这款手袋,虽然我不认识设计者Silvia Venturini Fendi本人,但我觉得她一定是一个严肃且充满童趣的人,一位反差感比较强的女性。无论是从手袋本身滑梯般梯形的设计,还是一侧包身自然垂落、露出扭锁闭合夹层的设计,都让我觉得具有反差感。
图:FENDI “hand in hand” 匠心艺术展现场,Temple东景缘,北京
W:你拥有着多重身份,既是艺博会创始人,也是藏家、艺术项目策划人等,穿梭于多种身份之间,是否需要一种平衡,还是它们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K:其实在这个行业里所有东西都需要融会贯通,作为藏家,我会到艺博会购藏作品,也会到画廊、艺术家工作室了解他们最新的动向和创作,当我开始做艺术项目的策划人时,比较大的优势是在于我能够在第一线接触艺术家和作品,因为我对他们有足够的了解,可以提供比较精准的方案和建议,我可以在一个平台里完成所有的事情。
W:在未来,你是否希望能够将重心着重于其中的一个身份?还是希望能够拓展更多元的身份?未来还会有新的身份诞生吗?
K:我没有希望侧重于某一个身份,因为我比较享受多线工作的过程。对于新身份的拓展,我是期待的,其实我觉得现在大家都是以多元身份存在的,我们应该在这个世界上给自己多一点可能性,不需要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范围内,我觉得这都是无限的。这种心态在艺术界可能尤为重要,因为人很多时候会有盲点,可能所处范围越小,盲点越大,因为看不到其他领域和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但其实真实世界的维度很多,就像我们现在有共识认为世界可能是三维的,但其实可能会有360维,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于是人们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在一个小小的象牙塔里——我觉得这是对美好人生的辜负。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都能够打开自己,看看各行各业,接受新的挑战和事物。
监制:郭嘉铖
策划:夏寒
视频
制片:Frankie
导演:Tom Li
*倪有鱼部分
摄影:Tom Li、顾弘泽;剪辑/后期:Tom Li
Fpv:顾弘泽;焦点员:王维
*陈粉丸部分
摄影指导:Tom Li;摄影:顾泓泽、于洋
剪辑/后期:Tom Li;焦点员:王维
*陆平原部分
摄影:Tom Li、顾泓泽
剪辑/后期:Tom Li;焦点员:王维
平面拍摄及文字
肖像及工作室摄影:严玉峰
撰文:幾松
策展人采访:林佳珣
编辑:夏寒;编排:穆越彪
造型:小宇
*倪有鱼部分
短袖衬衫、运动鞋 均为 FENDI
*陈粉丸部分
所有服装 均为 FENDI
*陆平原部分
所有服装 均为 FENDI
*Kylie Ying部分
化妆:祁修明@Hair pro;发型:陈佳琳
所有服装 均为 FENDI
封面平面与动效设计:ferrum
栏目视觉设计:Unroll STUDIO
展览与作品图片致谢 FENDI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