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董事长邱勇:
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
继续建设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
◎记者 费天元
“到今年5月底,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528家,行业分布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集聚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科技创新板IPO融资达到8200亿元,96%的企业获得了风险投资的支持。“在6月8日举行的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席邱勇阐述了科技创新委员会在提高资本市场服务技术创新水平方面的作用。
邱勇表示,资本市场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市场具有市场属性强、标准化水平高、风险回报匹配和激励约束融合的独特优势。它不仅可以提供直接的融资支持,而且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激励企业家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邱勇认为,在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方面:
首先,它可以促进创新资本的形成。资本市场通过风险投资、股票债券融资、并购等安排,有效地将各种资金转化为资本,赋予不同生命周期的创新企业权力。
二是引导市场化资源配置。通过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资本市场形成了有效的价格信号,充分发挥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了元素向最具潜力的领域的协同聚集,提高了元素配置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激发创新活力。通过公司治理、股权激励等风险共享和利益共享机制,资本市场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热情和创造力,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了平台。
邱勇表示,设立科技创新委员会是提高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水平的关键举措。科技创新委员会成立以来,为促进科技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深化关键制度创新,帮助创新链加快转型。科技创新委员会首先试点注册制度,深化发行制度改革,提高审计效率,建立市场化发行定价机制,完善多元化包容性上市条件,完善交易机制,优化融资融券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定价效率和流动性。科技创新委员会已成为中国机构化程度最高的部门。
二是扩大集聚效应,推动产业链做好做强。科技创新板已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截至今年5月底,科技创新委员会上市公司528家,行业分布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技术领域上市公司200家,领先集聚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大量科技创新企业聚集在生物医学、新能源、高端设备等领域,支持科技创新的示范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近三年来,科技创新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9%和56%,2022年研发平均投资强度达到16%。
第三,扩大融资渠道,确保资本链的持续高效。截至5月底,科技创新委员会IPO融资8200亿元,96%的企业获得了风险投资的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委员会成立后,“筹款、投资、管理、退款”开放,大量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愿意投资科技创新企业;加强交易所债券市场功能,增加科技创新债券创新产品供应。
第四,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人才链的创新活力。科技创新委员会汇集了17万多名研发人员,60%以上的创始团队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共有320多家科技创新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覆盖8万多名员工,激励创新人才的作用日益显现。
邱勇表示,上海证券交易所下一步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委员会支持科技创新,构建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主要有三个重点:
一是提高科技创新的综合服务和准确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综合服务体系,突出科技创新委员会硬技术特点,严格控制上市入口,巩固中介机构看门人的职责,继续建设硬技术企业上市的首选。
二是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提高投融资便利性,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以全面注册制度为指导,优化股权激励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再融资和并购效率。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领先原创技术的企业上市发展,帮助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增强服务技术创新的活力。坚持“三开门”——开门审计、开门监督、开门服务,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调创新发展,开辟从强科技到强企业、强产业、强经济的渠道,形成无穷无尽的动力,促进科技创新。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