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兴彩
“虽然中国的面板生产能力占世界的65%,但其上游原材料的定位才刚刚开始,当地显示驱动芯片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6月1日,当地显示驱动芯片领先的新相微登陆科技创新委员会。新相微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肖红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在全球110亿美元的显示驱动市场中,当地出货量最高的制造商只占个位数。
商业展示、身临其境的场景、电动汽车。新场景的应用不断推动了面板行业的增长,面板厂升级生产线也给了当地原材料企业更多的进入机会。肖洪认为,除了面板原材料定位的持续改进外,还显示出新的应用程序不断出现,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等新型显示技术加速产业化,为显示驱动芯片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抓住国产化机遇
经历过中国面板发展过程的肖红对面板供应链的定位有着深刻的感受。他告诉记者,面板行业逐渐从日本和韩国转移到中国,京东方和TCL技术逐渐成长,成为行业领导者,有能力培养自己的当地供应商。
液晶面板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玻璃基板/盖板、液晶、彩色滤光片、偏光片、驱动芯片、靶材等。“在面板的六种原材料中,IC驱动电路是最困难的,目前国产化率也是最低的。”肖红介绍,A股上市公司已经在液晶、玻璃基板/盖板、偏光片等领域上市,但本土显示驱动芯片公司IPO的帷幕才刚刚开启,全球市场份额较低。
CINNO 根据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厂家出货量排名前五的是联咏,Silicon Works、三星LSI奇景光电、瑞鼎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3%、11.2%、10.3%、10.1%和6.6%。集创北方市场占本土厂商出货量最高的4%左右,新相微占1.2%左右。
“随着当地显示驱动芯片制造商实力的增强和面板制造商供应链的定位,当地显示驱动芯片公司的市场份额将迅速增长。”展望未来,肖洪表示,当地显示驱动芯片公司已经完成了面板行业“从0到1”的替代步骤,“从1到100”的成交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新相微已迅速成长为本土显示驱动芯片的小龙头。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19亿元、4.52亿元和4.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71%;净利润分别为2541.22万元、1.53亿元和1.08亿元,也保持了快速增长。
显示巨大的驱动市场潜力
“我们很幸运地来到了科技创新委员会,许多与新相微同时开发显示驱动芯片的公司已经消失了。”谈到创业过程,肖洪表示,新相微成立于2005年,与当时的上海广播电视集团进行了配套研发,仅一年就开发了第一个独立的显示驱动芯片,并于2007年实现了大规模运输。
此后,新相微锚定了中小型屏幕应用,在集成显示驱动芯片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TFT-LCD智能可穿戴等细分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在京东方在合肥建立了高世代大屏幕生产线后,新相微与京东方共同开展了新一代分离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
“半导体行业遵循‘老板吃肉,老二喝汤’的铁律。肖红说,一家半导体设计公司,做行业前三是公司生存的基本要求。目前,面板厂本土供应链建设加快,率先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的显示驱动芯片公司将迅速发展壮大。基于公司的技术和客户优势,公司认为集成显示驱动芯片和分离显示驱动芯片都有很大的市场增长潜力。
随着商业显示、身临其境场景、电动汽车等新应用的出现,面板行业的规模仍在增长。国内显示,驱动市场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工业增长率。
根据CINO Research 统计数据预计将达到2026年 2000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预计将达到约96.9亿,总市场规模将超过140亿美元。其中,国内显示驱动市场规模将达到71.7亿美元。
“在这个100多亿美元的大市场,新相微占有不到1%的份额,增长空间不言而喻。”肖红用了这样一个比喻,上市的新起点,展望未来。
围绕显示做大文章
AM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的加速产业化也给显示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更有可能成为新相微加速增长的引爆点。
肖红介绍,公司AMOLED 智能动态补偿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晶化过程和AMOLED的局限性 亮度均匀性和图像残留问题,提高显示质量;公司创新的外部RAM架构设计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避免高端工艺产能供应的问题。公司的集成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批量发货。
根据招股说明书,新相微的IPO投资项目之一是合肥AMOLED 投资4.9亿元显示驱动芯片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苹果手机使用OLED屏幕,三星继续增加OLED产能建设。”肖洪认为,苹果对OLED屏幕的使用将推动整个电子产业加速向OLED屏幕的转移,从而加快OLED产业的发展。未来,随着AMOLED 提高了中高端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领域的渗透率,AMOLED 显示驱动芯片将成为显示驱动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谈到公司的发展愿景,肖红表示,新相微将以显示领域为基础,继续拓展产品线,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和公司品牌声誉。据悉,除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外,新相微的分离时间序列控制芯片(TCON)也处于流片阶段,预计年底出货。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