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明超
医疗器械行业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根据机构的研究数据,上个月医疗器械相关公司进行了4000多次研究。一些基金经理表示,医疗器械行业的增长确定性很高。在新的医疗基础设施和政府大力支持国内医疗器械的背景下,预计相关股票将迎来新一轮的上行周期。
根据Choice数据,上个月机构调查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计算机软件、通用设备、电子设备制造、专用设备等行业,其中医疗器械行业调查次数最多,共4000多次。
在医疗器械行业,机构对联影医疗、开立医疗、迈瑞医疗、澳华内镜等多家上市公司进行了300多次调查。以迈瑞医疗为例,4月28日,344家机构前往公司实地考察,参与人数高达483人。从研究机构名单来看,包括加拿大年金计划委员会、美国银行美林集团、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集团等海外知名机构,以及富国、嘉实、景顺长城等国内领先公开发行。
从机构研究的角度来看,机构更注重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这是当前流行的人工智能技术。迈瑞医疗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算法和计算能力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尝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医疗器械领域也不例外。医疗器械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只是利用专家过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和大数据库,通过计算机的深入独立学习和分析,有效地帮助大多数医务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领先的内镜公司开设医疗保健也吸引了许多机构进行研究。4月26日、27日,重阳投资、景林资产、华安基金、富国基金、聚明投资等数十家机构调查开设医疗保健;5月10日、11日,华夏基金、南方基金、红筹股投资等机构调查开设医疗保健。
该机构更加关注开放式医疗保健的表现。开放式医疗公司表示,从公司消化内镜在国内医院的安装可以感受到市场的热度。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各级医院消化内镜安装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表明医院采购需求迅速回升。
从资本流动的角度来看,大量投资者在ETF的帮助下涌入医疗器械行业。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平安中国证券交易所医疗器械创新ETF净认购7.67亿份,永胜中国证券交易所指医疗器械ETF净认购6.94亿份。
许多机构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后续投资机会更加乐观。诺德基金基金经理朱明瑞表示,随着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增加研发投资,实现技术关键,国内领先企业逐步突破高端设备的核心技术障碍。在高强度研发投资的支持下,国内医疗器械技术不断升级,许多领域的国内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与进口产品相当。
朱明瑞说:“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的升级。此外,随着医疗机构总诊疗人员的恢复正常,预计医疗器械相关公司将实现绩效修复。”。
海通证券医药联合会首席分析师何文斌表示,人工智能与医疗器械有着天然的关系,类似于软硬件的关系。人工智能赋予医疗器械权力,可以提高医疗器械的性能。大多数医疗器械公司都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永英医疗器械ETF基金经理万春表示,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增长的确定性相对较高。以前,医疗器械创新基本上从低端到高端,从代理到自主研发。由于行业起步较晚,与海外差距较大,需要不断创新和追赶。“但现在在很多细分领域,我们没有后发劣势,甚至在起跑线上获胜,有些产品可以在早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