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曦梦
5月22日,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开幕式暨“构建新兴金融人才高地” 在授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交流会议上,许多行业专家就绿色金融的发展机遇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使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独特背景是金融业的共识。
绿色融资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绿色融资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迎来了巨大的机遇。
交通银行首席专家、党委书记、交通银行租金董事长徐斌在会议上表示,近年来,中国绿色融资领域经历了从潜力到爆发、从单一到多样化、从无序到标准、从探索到整合的转变。
以绿色贷款为例,2013年6月,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为4.9万亿元,占各种贷款的7.2%。截至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2万亿元,是10年前的4.5倍,远远超过其他贷款的增长率,在所有贷款余额中的比例也增加到10%左右。
此外,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资产管理、绿色基金等领域的融资市场形成了差异化的适应场景,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多元化绿色融资功能体系。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未来绿色融资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应对中国气候挑战:为转型提供融资,实现净零未来》报告,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预计中国在电力、钢铁、交通、建筑、房地产行业的绿色融资总额约为140万亿元,即年平均资金需求超过3.5万亿元。
推动碳定价 扩大碳金融
与会专家表示,绿色金融的价格发现功能将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乔说:“实现‘双碳’目标最重要的问题是碳排放价格的形成。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相对较强。利用上市公司股价的变化,看看碳溢价是多少,从而推出碳价格。”。
刘乔建议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帮助建设全国碳市场。一是增加市场交易主体,纳入更多企业参与交易;二是充分发挥金融流动性等功能,试点碳期货、碳期权等碳中和相关金融产品。
徐斌建议完善碳排放会计、报告和验证相关机制,加强基础功能设施建设,为建立绿色融资生态系统提供封闭的基础信息平台。提高碳市场价格杠杆和市场活动,加强财政支持,增加再贷款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覆盖和渗透,研究碳收入的分配和共享机制,形成价格发现和传输机制,使参与者获得相应的回报。
徐斌建议围绕“双碳”目标规划“路线图”,分解目标任务,建立责任清单,为进一步促进绿色融资发展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同时,引入具体的脱碳减排行动计划,完善政策模板和“工具箱”
增强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意愿
ESG投资是资本市场实施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意愿进一步增强。
数据显示,2022年,1700多家上市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了ESG相关报告,占34%。A+H、央企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发布率领先;ESG相关报告在银行、非银行金融等行业的发布率超过80%。
中国证券交易所指数公司ESG业务部总经理赵永刚表示,目前中国证券交易所ESG评估覆盖所有a股,评估结果正式分布。其中,央企中高评级公司占32%以上,沪深300成分股中高评级公司占62.3%以上,反映出央企和大市值公司现阶段更加重视ESG信息披露。
赵永刚表示,企业对ESG风险的管理将通过利润改善和风险传递机制来影响企业的价值。上市公司按中国证券交易所ESG评价分为两组,未来一年高评级集团企业盈利能力可持续,未来一年企业违法诉讼较少。
在ESG投资工具方面,中国证券指数公司推出了首个旨在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沪深300碳中和指数,引领气候投融资创新。目前,中国证券指数公司已经形成了ESG基准、ESG领先、ESG战略、ESG主题和碳中和主题指数系列,发布了132个可持续发展指数,包括100个股票指数、30个债券指数和2个多资产指数。跟踪基金产品82种,总资产规模约1180亿元。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