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祥明 王文嫣
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就《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这两种方法修订的主要内容都增加了需求响应章节。受访专家表示,此举旨在促进需求侧资源进入电力市场,并逐步将需求响应作为电网经济运行的正常调整措施。
“需求响应”纳入电力市场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均新增需求响应章节。
其中,《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提高需求响应能力。到2025 年,各省需求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至5%,其中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省份达到5%以上。到2030 2000年,结合辅助服务市场和电能市场交易,形成大规模的实时需求响应能力,实现电网区域可调资源共享互助。
根据《电力负荷管理办法》(草案),省电力运行主管部门应组织电网企业制定需求响应实施计划。到2025年 年,各地需求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至5%,其中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省份达到5% 或以上。
所谓需求响应,是指通过经济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根据电力系统运行需要自愿调整电力行为,实现峰谷,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耗。
根据上述目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积极拓宽需求响应主体范围。也就是说,各类商业电力用户可以参与需求响应,有序引导具有响应能力的非商业电力用户参与需求响应。鼓励新型储能、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空调负荷等主体参与需求响应。该方法还建议建立和完善需求侧资源与电力运行调整的连接机制,逐步将需求侧资源纳入虚拟电厂,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上海已开展电力需求响应试点
记者从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公司获悉,2014年,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上海首次在中国开展了电力需求响应试点。2016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批准上海建设黄浦区商业建筑虚拟电厂,这是第一家商业建筑虚拟电厂。
据了解,2021年五一期间,上海首次开展了以“双碳”为主题的国内电力需求响应行动;2022年 夏季高峰期间,上海电网不断响应大规模削峰需求,充分参与虚拟电厂资源,验证调整性能。
截至2023年2月底,上海电网虚拟电厂已接入工商建筑、三联供能站、电动汽车充电换电站、塔基站等12家虚拟电厂。,并通过能力计算和实际调用初步确定峰值削减能力19.95 万千瓦。
逐步完善多种电价政策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了《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相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价及相关事项的通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出台上述两项政策的目的是加快新能源体系建设。其中,前者在严格成本监督审查的基础上,对第三个监督周期的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格进行了验证,进一步深化了输配电价格改革;后者首次根据新的抽水蓄能价格机制,对2025年底前计划投入运行的所有抽水蓄能电站的容量电价进行了验证。
林伯强告诉记者,风电光伏大比例接入电网后,需要从生产侧和消费侧同时将能源转化为系统工程。增加生产侧储能比例,为风电光伏提供稳定保障;在消费方面,需要逐步改革电价机制,让消费者更多地参与电力稳定供应。
对此,《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草案)》提出,逐步完善尖峰电价、深谷电价、容量电价、需求响应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电价政策。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资金支持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将电力需求侧管理纳入绿色金融和碳金融的支持范围。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