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度报告是上市公司年度生产经营活动的总结,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一线监管的重要起点。年度报告内容丰富,能充分展示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治理水平、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也能反映利润质量和风险状况。通过年度报告查询,投资者可以更加关注和三维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
目前,交易所正在全面推进年度报告审查。截至5月18日,沪深交易所已发出数百封年度报告查询函。
《上海证券报》梳理了数百份年度报告询价函,发现金融欺诈、避免退市、业绩变化、占用担保、重组混乱、减值不当已成为交易所审查2022年年度报告的焦点。从现在起,我们的报纸推出了“关注年度报告监督”专栏,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年度报告查询的观察,感受到交易所继续促进信息披露质量的方向,为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上市公司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提供参考。
◎记者 黎灵希
年度报告披露已经结束,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审计和查询工作也在有序推进。5月1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向浩丰科技发出年度报告询价函,询问其业务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变化趋势和业务业绩变化趋势,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其背后的原因和合理性。
最近,有许多类似的年度报告查询。从现金流指标与经营业绩相反,到库存减值计提波动较大,再到控股子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但商誉减值没有计提。。。在询价函中,交易所的“探照灯”从表到内找出了财务报告的各种“异象”。
关注财务指标的异常表现
营业收入、净利润、经营现金流和应收账款是衡量上市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经营成果和质量的重要指标。然而,单一指标的变化往往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因此,在年度报告审计过程中,交易所往往通过同期财务报告中多个指标变化趋势的横向比较和不同季度同一指标变化趋势的比较,有针对性地挖掘财务数据异常。
以浩丰科技为例,除了相关财务指标变化趋势的“奇怪”偏差外,公司营业收入季节性分布不平衡也引起了交易所的关注。
据悉,浩丰科技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数字金融、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政府数字化创新等领域。2022年,浩丰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66.41%;归母净利润为3988.8万元,同比增长250.2%。同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1.55亿元,同比下降9.44%。此外,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了4亿元以上的收入,占年营业收入的39.1%。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了同行业上市公司,发现虽然有些企业在第四季度也集中确认了收入的季节性特征,但其比例并不像浩丰科技那么高。
对此,交易所要求浩丰科技结合行业特点、业务模式、收入确认政策,说明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占比较高的原因和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跨期确认收入的情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研究中心主任叶晓杰表示,在正常情况下,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的变化趋势应相同,营业收入在每个季度之间的分布应相对平衡。因此,一旦上述指标出现异常,特别是与同一行业和以往年度的重大差异,就有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损害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ST宏高的经营现金流异常变化也进入了交易所的审计视野。数据显示,*ST宏高2022年营业收入1.33亿元,同比下降 23.02%;归母净利润-4.94 同比下降33.34%,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2434.01万元,同比增长300.67%。
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ST洪高解释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下降的原因和合理性。鉴于*ST洪高去年第四季度的巨大损失,业务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较前三季度大幅增长,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公司给出合理的解释。
叶晓杰认为,由于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差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与净利润会有偏差,但总体趋势应相似,与同行业公司应具有可比性。通常,上市公司会在现金流量表中详细列出为什么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之间存在差异。问题的关键在于判断这些调整项目是否合理。
追求大额减值的合理性
长期以来,计提相关资产的大额减值已成为一些上市公司财务洗澡或利润调整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在经营业绩不佳的年份,一些公司将通过计提减值来寻求明年的“轻装上阵”。
“这损害了财务报表的质量。”叶小杰告诉记者,交易所通常特别关注涉嫌金融洗澡的公司,要求他们解释大规模减值的合理性。一方面,对上市公司施加压力,要求披露更多信息;另一方面,提醒投资者注意这些事项,避免可能的投资风险。
*ST爱迪的存货降价准备和应收账款减值引起了交易所的连续询问。数据显示,2022年*ST爱迪存货降价准备或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期末余额较期初减少631.10万元。
对此,交易所要求*ST爱迪说明报告期内是否计提相应的库存降价准备或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如果没有,需要比较2020年和2021年相关因素的变化,说明报告期内未计提的原因和合理性。
2020年*ST爱迪计提存货减值准备4.3亿元,2021年计提存货减值准备8.7万元。鉴于上述年度计提存货减值准备数据的差异,交易所要求公司说明这两年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依据和合理性,特别是2020年存货减值准备是否存在财务“大洗澡”、利润的跨期调解。
应注意异常计提,未计提的部分也应明确询问。在金通灵的年度报告询价函中,交易所指出其控股子公司林源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但未计提商誉减值,询问当前商誉减值的合理性和充分性。
深入挖掘会计错误的真实性
很多公司在披露2022年年报的同时,也调整了之前年报的很多科目,引起了监管的关注。会计差错调整背后涉及的业务真实性,相关年报询价函要求上市公司说明清楚。
*ST红相披露的早期会计错误纠正和可追溯性调整公告受到了交易所的尖锐询问。具体来说,交易所要求*ST红相结合资本交易和货物交付,解释减少收入和成本所涉及的业务活动是否真实发生。
同时,交易所还在询价函中指出*ST红相对于早期财务报告应收账款、预付款等数据减少,要求公司解释减少原因是否没有真正的业务活动作为支持,以及公司是否通过虚假购销业务虚假增加业务收入、业务成本。
金通灵对早期重大会计错误的纠正也质疑了深圳证券交易所部分交易的真实性。根据公告,金通灵在2022年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发现前一年存在重大错误,主要包括营业收入错误、施工合同完成进度错误、奖金、其他费用未及时记录、生产成本少结转;无经济实质性收款等。
追溯调整后,金通灵2021年初未分配利润4.68亿元,2021年净利润从1986.30万元调整为-4804.57万元,但相关年度财务报表尚未更正。鉴于公司提到的“无经济实质性收款”,交易所要求金通灵解释销售合同或项目、交易对手、交易背景和错误原因,并核实相关交易是否真实、商业实质。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