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奎
监管部门加快银保合作,帮助“三农”、为农村振兴服务。近日,四川、北京、甘肃、河北等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财政支持全面推进农村振兴的相关文件。
从多个银保监局2023年的工作部署来看,推进银保合作,助力“三农”、金融业助力农村振兴的主要工作方向是创新农业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促进农业保险产品扩张和升级,加强农业保险信用增强功能。
提高“三农”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农业保险作为中国护航“三农”的中坚力量,在农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农业保险数据信息系统,2022年,中国农业保险为1.67亿农民提供5.46万亿元的风险保障,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支农、惠农、富农、强农的作用。全年实现农业保险保费1192亿元,同比增长23%,巩固了中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世界第一。
如何进一步加强银行保险合作,提高金融服务“三农”质量和效率,已成为近年来监管部门促进银行保险合作的重要工作。
增加农业保险信用也是银行保险合作的重要起点。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风险转移功能,使农业相关实体通过农业保险政策实现资本融资和信用担保功能,为农民获得信用担保。
北京市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局表示,将积极扩大农村合格抵押品的范围,探索丰富的增信方式,农业保险政策可作为增信参考。此外,据记者了解,自去年以来,安徽省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粘合剂”作用,聚集保险、信贷、担保、期货、基金等金融资源。在担保方面,安徽省开展了“农业保险+担保+信贷”融资行动,增加了对融资担保的支持。
农险增信堵点待疏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忠表示:“对于涉农主体来说,一方面没有标准化的财务制度,另一方面也缺乏合格的担保,导致信用增强困难。在许多情况下,很难从银行和其他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以农业保险赔偿为未来还款担保,可以增加农民信用,使信贷机构贷款更加放心,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记者在广东省恩平市的调查中了解到,虽然近年来农业保险信用增强的银行保险合作模式得到了迅速推广,但一些银行保险机构在合作中仍存在担忧。”农业依赖天空,受自然灾害影响的风险很大。我们的分行没有为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民提供信用增强服务。”恩平市分行农村振兴金融部线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银行保险合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李文忠认为,一方面,在“保险+信贷”业务模式下,难以保障农民信贷违约风险,影响银行贷款热情;另一方面,由于农民主观信用难以控制,保险公司对农民贷款保障保险业务缺乏热情。
李文忠认为,对于农民的主观信用风险,银行保险机构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加强信用风险预警,共同审查农民的信用,实现风险共享。
银保合作多样化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从需求方面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涉及支付、信贷、储蓄、保险、金融管理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类型。
曾刚认为,要继续发挥保险和农业担保体系在风险分散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银行保险和银行担保的合作模式,利用更多商业资金进入农村。
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降低风险也是银行保险机构护航的“三农”、帮助农村振兴的必要措施。李文忠认为,保险公司应重点关注农民因自然灾害或事故造成的客观信用风险,加强与银行机构和农业、农村、森林、草地、气象等部门的灾害预警,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